大陆“艺考”成高考捷径 进校门易就业难

人气 227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02月21日讯】2月18日大年初九,大陆2013年“艺考”大幕开启,各地艺考学子和家长们忙碌地在各所学校考试场所之间穿梭着。近年来,艺考因门槛低、录取率高,被很多考生看成是上大学的捷径。然而走艺考这条路,上大学容易就业却难,而这个事实,大多数学生是在毕业时才真正看清。

短期速成走高考捷径

虽然有一些学生是因为从小有一些方面特长而选择艺考,但对很多考生来说,“艺考”成了上大学的一条有效捷径。因为艺考生上大学的分数大概会比普通文理科学生要少一半。这样,原本以培养艺术人才为目的的艺考,因为附加了太多的功利因素,从而吸引诸多“半路出家”的艺考生前来寻求升学机会。

“艺考”大省山东省今年有10万考生走上艺考路,比去年增加一成。

据山东商报报导,聊城某艺术培训学校的冯老师说:“学艺术进大学,录取分数低,现在肯定还是捷径。” “如果没有这张大学文凭,以后银行、行政事业单位招考都没戏。”

来自聊城临清的蒋程和张婕今年是第二次参加艺考。去年艺考,蒋程报考了十所学校,但空手而归。张婕则是被录取到一所并不满意的地方院校,她选择了复读。

在地方高中,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到了高二下学期,都逃不过老师的一次谈话。蒋程和张婕就是这样被老师劝到艺考路上的:“老师说学艺术将来好找工作,能上中央美院啊之类的,听着就觉得挺有前途的”。蒋程说,若不是老师的劝说,她也许不会走美术这条路。

“老师不会强制你去学艺术,但是会把艺术说的很好学,说的不费劲,让你觉得一步就能跨过去,是一条上大学的‘捷径’。但真正走到这条路上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

就读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二中一位正在准备参加今年绘画专业考试的考生说,他也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行,才在高二下学期选择了绘画专业的。其实之前对于绘画艺术他并没有什么兴趣,现如今每天都要在画室里度过,虽然这让他感觉度日如年,但是现在只能靠报考艺术院校来搏一搏了。

像这样为了上大学才在高中后半期开始学艺术的考生比比皆是。据了解,沈阳某中学就曾发生一高考班中近10名低分考生在高考前紧急“艺术转向”的事。

金钱铺就“艺考路”

很多因学习成绩不行而被迫选择艺考的学生,因为不擅长所学的艺术门类,不仅学习的过程很辛苦,而且高额的培养费用也让很多普通收入家庭吃不消。

据业内人士分析,艺考生的培养费用不好衡量,更多的时候是一些软性花费。而且每个艺术专业的花费也相差很大。比如,美术类考生花费比不过学舞蹈、表演的考生;学器乐专业的,西洋乐贵于民族乐。

据大陆媒体报导,根据一些随机的调查显示,所有的艺考生均上过校外的培训班,而且培训费基本上全部超过一万元。一万元对于考生来说应该说是个起步价,武汉一家艺考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说,每年的艺考前数月是培训机构创收的旺季,如果考生需要老师来单独开小灶,那费用还会从每小时十几元涨到一百元甚至几千元不等。

山西太原于女士的儿子今年报考了中戏、电影学院、传媒大学等多所学校。于女士算了笔账,最近半个月在艺术学校突击学习表演、台词、朗诵等,光学费就一万多元,这还不算在北京备考到月底的六七千元花费。湖南湘西女孩小杨两年多来一直在准备艺考,这半年光是在北京、长沙分别请老师辅导就花了10多万元。

家住山西晋中市的李女士,她的儿子在高二时选择了架子鼓专业,经过两年的努力,他顺利地考入了一所音乐学院。李女士把这些年的投入粗略地算了一下:仅高中阶段,买乐器就花掉了将近3万元。报各类培训班,一个小时的收费要七、八十元,一年没个一两万下不来,两年共计投入了7万余元。

进校门易 就业难

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做客济南某艺术教育论坛时说,只有10%的艺术类考生真正对艺术感兴趣,艺术类学生毕业真正从事艺术类工作的不到10%,艺术类考试纯粹是混一张文凭。

学习艺术,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天赋和文化的底蕴。速成培训即使能帮助考生侥幸混进大学,也是“后患无穷”,因为对艺术没什么兴趣,学生上大学后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创作的热情,加上基础不牢,成绩差劲,专业水平低,这样不仅白白浪费了几年宝贵的青春时光,最后很可能会面临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济南时报报导,在随机调查的76名2012届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中,近七成毕业生没有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艺术类工作,不少学生毕业半年多了仍待业在家。其中播音主持专业33人,仅有3人从事与该专业完全契合的工作,从事与该专业相关工作的有11人,剩下的19人从事的是与该专业完全不相干的工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35人,仅有11人进入电视台从事相关工作,而剩下的24人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有的当了村官,有的当了交警;文管专业7人,无一人从事文管相关工作,其中有6人待业,1人从事市场营销工作。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真正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艺术类学生只有三成多,近七成的艺术生在顺利迈过高考门槛后,毕业时面临了就业难的尴尬。

毕业半年多、至今仍没有找到工作的小宁(化名)5年前高考时靠突击学艺如愿进入二本院校,然而4年大学之后除了得到了一纸文凭,几乎什么都没得到。他还记得一家电视台的招聘负责人曾对他说的话:“你这个专业的学生太多了,每年一抓一大把,但几乎个个都无法立刻上手工作。” 现在小宁嘴上经常挂着的一句话是:“4年前进大学门容易,现在要还当时的债了。”

(责任编辑:简阳)

相关新闻
中国网民冷对京沪粤异地高考方案
中国社会海归之路难,并非上青天
大陆研究生应聘环卫工: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中石化解约800余应届生 中国就业难题浮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