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过分依赖中国 外资撤离大陆转往东南亚

人气 26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君怡编译报导)为避免生产来源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中国的劳动力环境,一些西方和日本厂家正在将部分或全部设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厂,转移到柬埔寨、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从节省生产成本角度看,在中国投资办厂的优势也越来越不显着。

《纽约时报》报导,目前已有一些日本大企业竞相在柬埔寨金边经济特区建厂投产,生产汽车电子线缆和手机触屏。一些欧洲公司也接踵而来,在这里建厂生产舞蹈鞋和高级超细纤维眼镜盒。这些公司在金边兴办工厂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减少他们对中国供应商的完全依赖。

一位在金边工作的美国律师Bradley Gordon说,每隔几天,他就会接到一些生产厂家打来的电话,表示希望将他们在中国大陆的工厂移到柬埔寨。

2012柬埔寨人均外商投资额 超过中国

1980年以来,除了1999年(亚洲经济危机)和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外商在华投资呈逐年增长的势态。然而去年,外商在华投资比以往减少了3.5%,总投资额为1197亿美元。相比之下,外商对柬埔寨的投资在去年增长了15亿美元,使柬埔寨的人均外商投资额首次超过中国。

同时外商对越南、泰国、缅甸和菲律宾的投资额也获增长。

中国现劳动力短缺 生产成本优势不再

《纽约时报》说,随着越来越多外商企业进入东南亚国家,为当地的生产条件、环境和对工人待遇等方面带来了显着改观。

Pactics是一家国际知名的比利时公司,生产超细纤维高级眼镜盒。他们在柬埔寨建厂生产后,为当地员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利待遇,包括为他们提供医疗保险、意外保险、教育费补贴和免费午餐等。尽管福利已经相当齐备,在当地雇佣一位工人的月总成本也不到130美元。相比同样的福利条件下,他们支付给一位中国工人的月薪和福利是560到640美元。

然而目前柬埔寨工人的生产力普遍低于中国工人。拿生产眼镜盒为例,柬埔寨工人的日产量比中国工人少15%到30%,但柬埔寨工人的生产效率呈逐渐赶上的趋势。

Pactics公司总裁Piet Holten说:“我从不指望柬埔寨的生产力会赶上中国,但这里的生产成本还不及中国工厂的1/3,而中国的生产成本只会不断提高。”

日本美蓓亚集团(Minebea)为吸引柬埔寨当地工人,在金边经济特区的厂区建起了一栋现代化的职工宿舍楼,可容纳2000人居住,及一栋大型娱乐厅。蒂芬妮(Tiffany)旗下的钻石加工业也在金边经济特区,租建了一间占地95000英尺的工厂,从事钻石加工生产。

经济区管理总监Hiroshi Uematsu指出,今年经济区的工人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达到2万人,预计明年还会增加一倍,达到4万工人的数量。

《纽时》说,目前在中国大陆建厂的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中国工人的工资已经比10年前上涨了4倍;随着中国一胎化政策弊端的逐渐明显,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中国社会日益凸显。目前在中国,愿意去工厂谋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为箱包生产提供顾问咨询的商人Tatiana Olchanetzky说,根据她的分析,将工厂从中国迁往东南亚国家后,所能节省的费用,数量有限,而且这些国家的供应链环节还未成熟,但还是有不少西方采购商将工厂迁出了中国,主要是为避免使自己完全依赖于中国市场,而且,Olchanetzky说,“这些公司认为继续留在中国同样存在风险。”

相关新闻
外电:三份报告直指中国硬着陆
华邮:北京两大经济支柱发展已达极限
美联储:中国经济增幅至2030年或降至1%
中国远洋等国企扎堆巨亏 钢铁业近“全军覆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