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大陆学子2013高考

人气 19

【大纪元2013年06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黄清综合报导)进入酷暑的2013年6月,又到了中国大陆“十年寒窗”的学子进入高考的日子。在正值青春的岁月,多少人秉烛夜读,是为了成就“鲤鱼跳龙门”的梦想,然而中国的高考制度一直受到海内外广泛的争论和探讨。

北京时间6月7日上午,2013年全国高考大幕正式拉开。中共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共有912万考生步入高考考场,比去年减少了3万人,这也是大陆高考人数连续第5年下降。

北京考生冒雨赴考

2013年6月7日全国高考的第一天,北京迎来一场大范围降水,阴沉的天气使得白昼如夜,不时还能听到空中滚过的轰隆雷声。上午9时,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色雨雾之中,能见度很差,部分小区入口处已有积水。

当日,北京突降暴雨,降雨后考生获准提前进入考场,家长们则在考场外等待考试结束。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微博网友对本次北京地区“暴雨”高考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其中网友“摄影师陈杰”则用相机记录下,这个雷雨轰隆早上,焦急等待考生的父母的瞬间。

(图片来源摄影师陈杰微博)

南京也有降雨,在一处高考考点,撑着雨伞的考生们依次进场。

南京冒雨进考场的学子(网络图片)

南京冒雨进考场的学子(网络图片)

南京冒雨进考场的学子(网络图片)

在广州华师附中考点外,一位考生举起“状元牌”,希望可以获得好运气。

吉林“史上最严”高考

吉林省2013年的高考被称为“史上最严”,根据规定,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在进入考点时,会对其服饰鞋帽、随身物品进行严格检查,任何带有金属物质的物品都会被禁止,检测设备未出现报警声音方可进入。对于患疾病身体植入金属医疗器件的考生,需出具医疗机构的证明材料。

女生因痛经在考场内昏迷 男生抱其找警察

6月7日高考前20分钟,在宜宾一中考点,一女考生因痛经在考场内当场昏迷。这时,同一考场一男考生发现后,立即抱起昏迷女生往校外跑,守在校外执勤交警接力开车将女生送医。然后,男生再满头大汗地返回考场。昏倒女生打完一针后坚持回去考试,迟到了两分钟。

河北一高考女生大雨中赶赴考场 跌入排水道死亡

中广网石家庄6月7日消息:今日下午两点十四分左右,河北定州市一参加高考的女生,因在大雨中赶赴考场,不慎跌入路口的排水道中,被水流迅速卷入冲走。17时15分左右,消防员于另一排水口将其救出并紧急送医。不幸的是,女孩还是走了。

河北定州降下大雨(网络图片)

网友纷纷在微博为这位第一天高考就离去的孩子悼念,愿天堂不再有风雨!愿天堂不再有水道!愿天堂不再有高考!

异地高考首实行

在大陆各地912万考生中,有大约4500名考生报名参加首次实行的异地高考。作为首次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异地高考,中国各地共有20多个省份实施这项政策。

大陆高考人数连续第5年出现下滑趋势,今年,北京的高考人数约有7.2万。

中国媒体报导,随着“助考”犯罪活动仍然猖獗且出现新动向,多地都推出了严格的防作弊手段,而教育部也多次强调将对所有涉考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绝不姑息。

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高考一直被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机遇之一,在新浪微博上,不少网友都对异地高考政策表示:“期待更进一步的教育公平”。

大陆百万学生放弃高考 富的出国 穷的工作

2013年高考进行时,并非所有高三应届生都将参与到这场规模达到912万人的大型考试中,许多人在没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放弃。据教育专家测算,今年大约有100万应届生不参加高考。

据《潇湘晨报》6月7日报导,2009年之后,高考人数连年下降,从2010年的957万人到2011年的933万人、2012年的915万人,今年则再减少了3万人。

一些教育界人士和专家分析说,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高考的主要原因是,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上大学的“里程碑”意义减弱,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综合陆媒报导,弃考学生中,农村孩子估计占了60%。弃考学生因就业难而弃考,农村孩子能读重点大学的仍是少数。此外,一些高校学费昂贵而就业效果不佳。这也导致了许多即使有心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宁可打工也不选择高考。

大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但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一些学生高中毕业之后选择出国留学,不再走高考的“独木桥”,客观上减少了高考报名人数。据统计,2009年到2012年间,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4万,2012年则超40万。

“沙海中游泳的小鱼”:“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这样重点去关注高考了!考上大学又能怎么样?现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大把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条条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

专家:“被高考绑架”

高考是大陆年轻人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搏,多年来却受到许多中国人的批评,最近甚至有人提出要废除高考制度。

BBC中文网记者采访了对中、英两国教育和高考制度都非常熟悉的马良博士,马博士首先对比了中、英两国的高考制度:在目标方面,中英两国不一样,中国的目标是通过高考把品学兼优的学生送进好学校去;英国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考试制度,把各方人才送到相关地方去。

马良博士认为,在英国,人们注重的是孩子的感觉,父母通常不会强迫子女学什么。

但是在中国,在马良博士看来,中国的孩子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被高考绑架”,而是被高考所误导的家长们绑架了。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王北明:高考是什么颜色的?
澳纽省一些公校错失高考残疾生优惠福利
【许茹】吉林爆炸后的冰雹与“六四”北京的暴雨
【网文】 大陆高考“拒内媚外” 双重悲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