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生产力提高 欧洲休假多美国重消费

人气 7

【大纪元2013年07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淑贞编译报导)几十年前,知名经济学大师就曾预测,拜生产力提高之赐,工业化国家一周将只需工作14至15小时,空闲时间会多到让人们甚至不知该如何打发,如今这事应验了。

较少的工作时间有诸多好处,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有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有较多的自由时间;省下托儿费用;身心会更健康且更快乐。然而,美国人在生产力提高后,却不是放更多的假,而是用所赚取的更多钱,去购买更多的物品。

经济大师的先见之明

CNN金钱网站报导,早在1930年,著名经济学家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就预测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我们所有的人最终每周都只需工作15小时。同年,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也预测每周工作将变成两天。两人都警告说,有一天,我们的闲暇时间会多到让我们闷得发慌。

赫胥黎在1930年说:“人类可以有多到不再有更多的时间可消耗了。当我们达到两天之内就可产出全世界所需要的所有产品时,无可避免地,我们就必须削减我们生产的物品,并把我们的注意力转为新的闲暇时间要做什么这个大问题。”

在1965年,参议院小组委员曾预测,在2000年时,我们每周将工作14小时,至少有7周的休假时间。

事实上: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在一件事情上是正确的:技术进步使工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生产力。

犹他州推一周工作四天

自从经济危机以来,当雇主削减雇员之际,美国很多劳工已被迫缩短他们每周的工作时数。在经济衰退最惨时,犹他州为了节省运营成本和避免裁员,试图硬把每周40小时的工作挤为4个10小时的工作天。这种作法使得政府得以削减成本,而员工也得到了额外的休息日,薪水没受冲击。

每周较少的工作天在欧洲也很常见。在荷兰,每周工作4天几乎已成为常规,而不是例外。法国也已经尝试每周工作35小时好几年了。

德国工人平均每年比美国少工作394小时,这相当于少了10周。该国在面积、人口和资源上,远远小于美国,但仍然是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

荷兰儿童福祉排名最高

国际劳工组织(ILO)在上个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经济严重衰退之际,减少工作时数对就业水平来说有积极的作用。”该组织说,缩短工作时间可以用来创造就业机会,因为一名工人工作较少的时间,意味将有更多的工作留给其他人做。

除了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之外,还能获得金钱买不到幸福。在大多数情况下,较少的工作时间意味着工人可能必须减薪,这将可能无法购买一样多的东西。但相对地,他们会得到更多的自由时间,节省托儿费用,且一般说来可能更健康和快乐。

例如,以每小时的生产力而言,荷兰工人与美国工人一样。他们比美国人支付较多的税收,且赚得较少。但平均而言,他们每年的工作比美国少了大约11周,获得政府资助的医疗保健,为大学教育支付少或者不必支付任何费用,并比美国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最近公布的儿童福祉排名,21个工业化国家中荷兰排名最前面,而美国则接近于最末位,是第20名。

美国引发消费热潮

与欧洲人不同的是,美国生产力的提高却引起了美国消费的热潮。因此,美国人不是放更多假,而只是用赚取的更多钱,去买更多的东西。

爱荷华大学的历史学家班杰明‧亨尼卡特(Benjamin Hunnicutt),把每周工作较少的日数称为“被遗忘的美国梦”。他说:“美国企业新的营销技巧是,说服我们购买以前我们从未见过、也从不需要的东西。工作被规定价格,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提升为生活的中心,而休闲则被降职且被轻视。”

同时,在整个经济社会当中,收入已经不成比例地分布。自1980年代以来,调整通胀因素后,中产阶级的工资已经大致上处于停滞状态,而富裕顶端前1%的美国人已获取大部分的财富。

自从1938年以来,美国工人已经坚持每周正式工作40小时的制度,许多人甚至坚持工作更长时间,以资助其不断昂贵的生活方式。

亨尼卡特说:“认为我们可以永远达成经济成长,并确保每个人都有全职工作的想法是一个神话。我们应该刻意选择较少的工作,以便购买较少的东西。”

(责任编辑:张东光)

相关新闻
美国第三季生产力上升1.9% 预估为上升2%
美消费者信心 冲上4年高点
不景气怕丢工作 美上班族年休少两天
德国法律:没有休完的假可换成工资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