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竞赛

作者:岸见一郎 / 译者:叶小燕

人气 199
标签:

年轻人 关于“追求卓越”,也就是想要更好的部分,阿德勒的确承认那是一种普遍的欲望和需求吧?可是另一方面,他却对过多的自卑感或优越感提出了警告。如果一开始就干脆否定“追求卓越”,我还比较容易理解和认同。这样我们到底要怎么办才好?

哲学家 请你想想。一提到“追求卓越”,我们很容易误以为它是“想比他人优秀”的欲望,或是为了飞黄腾达而不惜牺牲别人的行为,会有一种排挤他人、一步步往上爬的印象。当然,阿德勒所赞成的不是这种态度,他所说的是同样平坦的地面上,有人在前方一步步迈进,后面也有人跨步向前。请你想像一下那样的情景。虽然大家前进的距离或速度各不相同,却都走在平坦的地面上。因此,所谓“追求卓越”指的是让自己的脚向前跨出一步,而不是非超越他人不可的那种竞赛。

年轻人 您是说,人生不是竞赛吗?

哲学家 是呀。不和任何人竞争,只要向前跨步就行。更不需要拿别人和自己做比较。

年轻人 唉呀,这不可能吧。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去和别人比较,所谓的自卑感不正是这样才产生的吗?

哲学家 健全的自卑感并不是因为和别人比较而产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较后的结果。

※  ※  ※

年轻人 那我换个问题。虽然说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是走在同样的地平面。可是还是有差异吧?走在前面的比较优秀,在后面追赶的就差了一点,结果还不是又回到优胜劣败的问题?

哲学家 不是的。这跟走在前面或后面没有关系。简单来说,我们正在走的是一个没有纵轴的平面空间。我们这样走,并不是为了要和谁竞争,比现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年轻人 唉呀,您这不过是一个对人生感到筋疲力尽的老人的论点啦!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必须借着竞争的紧张感来自我提升。因为有竞争对手,才能让自己更新到最佳状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成一种竞争,有什么不好?

哲学家 如果这个对手和你之间算是“伙伴”关系,或许还能和自我磨练沾上边。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竞争对手彼此是当不成伙伴的吧。

年轻人 这是什么意思?@

摘自 《被讨厌的勇气》 究竟出版社 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

相关新闻
被讨厌的勇气:楔子
被讨厌的勇气:你的人生决定于“当下”
被讨厌的勇气:为什么讨厌自己?
研究:柳橙皮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