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创造“台湾鲷”奇迹 王益丰把鱼鳞变黄金

人气: 1565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4年12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云林报导)吴郭鱼在早期台湾人心中,是经济价值不高的鱼,但在水产技术不断的改良下,现在已成为全台养殖鱼量最大,也是最有经济价值的国宝鱼“台湾鲷”,年产量约9万公吨,目前行销全世界,每年为国家赚取不少外汇。

口湖渔类生产合作社总经理王益丰,从小就在鱼塭长大,28岁即拿下神农奖。大业大学食品科毕业后就全心投入养殖渔业,家人原本养殖的鳗鱼和虾子,经济效益并不高,加上韦恩台风带来的豪雨,让家人的辛苦付诸流水,才决定改成养殖“台湾鲷”。

王益丰接手父亲“台湾鲷”产业后,并不以生鱼片外销日本而满足,希望能将“台湾鲷”拓展出更多元的市场。目前已发展出10多项产品,包括调理鲷鱼头、鱼片、鱼眼睛、鱼下巴、鱼腹肉、鱼皮、鱼鳞、鱼粉、鱼油、鲷鱼块等,年产值达10亿,外销世界各地,而以美国为最大出口国。

不过,让王益丰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成功的从鱼鳞中开发出胶原蛋白萃取技术,让被视为废弃物的“鱼鳞”脱胎换骨,成为时下最夯的保健食品及美容保养圣品,目前更进一步研发医疗用的人工眼角膜。

台湾鲷生鱼片肉质鲜美。(口湖鱼类生产合作社)

王益丰说,以前鱼鳞不是丢弃,就是作成鱼饲料,每公斤市价约15元。然而,经过提炼萃取成胶原蛋白后,每公斤售价高达40万元,身价比原来超过数万倍,不仅解决了每年高达200公吨鱼鳞的处理问题,更提高了鱼鳞的附加价值。

另外,鱼皮透过加工还可制成皮饰、皮包,更不可思议的是,透过现代科技技术,连鱼眼睛也可以提炼出玻尿酸。整条鱼从鱼鳞、鱼皮、鱼肉、鱼骨到鱼头、鱼尾、鱼内脏全部都发挥效用,王益丰说:“我们的加工厂不但没有鱼腥味,更没有环境污染问题。”

用台湾鲷鱼皮加工制造的皮包。(廖素贞/大纪元)

为什么会想到用鱼鳞来提炼胶原蛋白?王益丰提到,工厂员工在刮除鱼鳞时,常被鱼鳞黏住皮肤,久久不掉,鱼鳞为何如此有黏性?启发他去研发鱼鳞的动机。王益丰表示,当初国内还没有鱼鳞萃取胶原蛋白的技术,所以过程并不顺利,虽然曾求助台湾水产试验所,但昂贵的技术转移费让他却步。后来,仍秉持着不放弃的态度,经过不断的尝试与失败后,终于感动日本生物科技厂商,愿传授关键技术。王益丰说,这一生中,得到许多贵人相助,才有办法创下年产值10亿的亮眼成绩。而他的成功也是台湾渔业科技化的奇迹。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