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派莫迪上任 印盼终成强权

人气 1

【大纪元5月26日报导】印度自诩成为世界强权,但大国主义的潜力迟未展现。现在印度人选出政治强人做总理,行动派的莫迪能否带领这个国家摆脱“明日强权”印象,一圆大国梦?

据中央社报导,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推动“不结盟运动”,谋求与美国和苏联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在两大集团间扮演“力量平衡者”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取得“大国”地位。

印度自诩要扮演维护,甚至主导国际政治体系运作的“哥”字辈角色,却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虽为金砖国家(BRICKS)集团成员,但对国际事务所能发挥的影响有限;在诸如美国监听风暴、叙利亚危机、乌克兰危机等议题上,国际间根本听不见印度的声音。

这凸显印度“大国主义”精神与国家发展重心的失衡与矛盾,也反映国际地位与印度的强权企图存在极大落差。

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国际关系研究院加拿大美国与拉美研究中心教授威加雅拉克什米(K.P. Vijayalakshmi)直言:“印度的国力跟自己的志向天差地远,我们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印度跟美国和西方国家关系良好,跟俄罗斯的关系更是紧密。威加雅拉克什米告诉中央社记者:“在诸多国际议题上,我们很难选边站,无法承担与美国或俄罗斯任何1个伙伴为敌。我们必须非常小心。”

印度过去25年来都是联合执政,光为留住盟友,多个联合政府就已焦头烂额。这是为何新德里政坛长期聚焦国内事务,外交政策难成重点的原因。今天宣誓的新政府稳定过半,加上盟友甚至掌握国会下院(Lok Sabha)近2/3席次,让人对莫迪(Narendra Modi)推动“积极主动外交”(Proactive Diplomacy)寄予厚望。

新德里智库国防研究与分析学院(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es)助理研究员斯里瓦斯塔夫(Sanjeev Kumar Shrivastav)认为,拥有稳定政府的莫迪,外交政策会更坚定、更聚焦。他告诉中央社记者:“他是个行动派,而且会对任何威胁快速反应。新政府会比前政府更强悍、更积极主动。”

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而言,与美国的关系大概是外交政策最重要的1环,印度也不例外。双边关系存在若干挑战。

2008年印度、美国签署民用核协议,结束34年核贸易禁令,对两国关系具里程碑意义。但印度“核损害民事责任法”(Civil Liability for Nuclear Damage Act)2010年通过后,对印提供核电机组须承诺巨额事故赔偿,额度甚至超出民间企业能力所及。敲开印度核巿场大门的美国竟无利可图,这让华盛顿无法接受。

去年底印度外交官在美被捕风波一度使双边关系裂痕加深,现在看来则似已“船过水无痕”。随美国可望下月任命新大使,两国关系将展现新气象。

另外,尽管莫迪不曾针对遭美国拒发签证1事公开表达立场,但一般认为他不太可能跟华盛顿敌对。威加雅拉克什米说:“双边关系可能不顺畅(uneasy)。欧巴马(亦译:奥巴马)已邀莫迪访华盛顿,且看他如何回应。”

实力是国际政治的游戏规则。尽管对于所应拥有的国际地位深自期许,但不容否认,印度仍是个人均所得1500美元、拥有3成文盲人口、近2亿7000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以下的国度。

威加雅拉克什米说:“印度1950年代就被认为拥有成为强权的潜力。但如果我们原地踏步,无法将政治、军事和经济潜力变成现实,我们终会变成巴西的翻版。独立将近200年来,巴西一直被视为‘明日强权’,到现在它还是。”

(责任编辑:张雅云)

相关新闻
印度总理候选人莫迪 承认已婚
印度总理热门人选妻子人间蒸发
莫迪瞒婚  法院令警提调查报告
阿富汗山崩  印度总理震惊难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