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视病人如亲人 台脑外科权威魏国珍重医德

钟元台湾台北

人气: 478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7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台湾脑瘤手术权威、林口长庚医院脑瘤神经外科主任魏国珍在他父亲魏清潭逝世周年之际,出版《医者,本来如此》一书告慰父亲在天之灵:“我有好好做人、做事。”魏国珍的二姊、台湾高等法院法官魏丽娟说,有些医师会把病人当“病人”,有些医师则把病人当“亲人”,差别很细微,但病人就是会知道,那种温暖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这点国珍非常像爸爸。

魏国珍从父亲身上学医德

魏清潭是1949年随国军撤守来台,1968年从军医退役后,带着新台币两万元退伍金,举家从中部北上创业,台北南机场公寓的“魏回春诊所”仅十坪空间,一家十口栖身于此安身立命。魏国珍在家排行第四,上有一兄二姊,下有一弟三妹,从小看父亲跟病人的关系都很好,母亲告诉他:“以前穷苦人有满身病痛,偏偏没有钱,但是,爸爸还是为他们好好看病,不收钱,需要什么药,都开给他们。所以,病人很信任他。”

“我从小看我父亲的病人,都不是上流社会、达官显要阶层的人,他们大都是经济收入不好、屈居社会底层的人。”魏国珍从父亲身上学到三堂课,第一、医生的对象是平民百姓。第二、医疗是洁净、秩序、按部就班的工作,他希望一切要求、安排得井然有序。第三、父亲要他做外科医生,可以救比较多的人。

魏国珍中山大学医学系毕业、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校区脑瘤研究中心研究员,在脑科研究领域有卓越的成就。他在台湾所主持的“奈米药物加超音波开启血脑屏障”脑瘤治疗计划,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喻为“研究脑瘤治疗的里程碑”,并推崇台湾脑科的创新研究为全球脑瘤治疗带来重大突破。为了帮助病患战胜不断复发的恶性脑瘤,他更倾数十年心力,投入大量人力、时间与资金搜集脑瘤检体,致力脑瘤基因体研究,期盼为每一位病患打造专属的个人化医疗。

在《医者,本来如此》书中,罹患脊椎神经纤维瘤的怡君,17岁的她原本是名运动健将,但在长达8、9个月四处求医、接连误诊后,她几乎瘫痪,直到魏国珍医师为她紧急开刀,才救回再度行走的能力,让年轻的生命重现光彩。在大学三年级时罹患脑瘤的秀娟,也在魏医师长达20小时的手术下救回生命,现在的她已步入幸福的婚姻,正努力对抗癫痫的并发症,期待能当一名开心的妈妈。

新书发表会日前举行贵宾云集,包括前卫生署长杨志良教授、前司法院副院长谢在全大法官、台湾神经外科界典范王大均医师、光环舞集杨宛蓉团长等均出席。杨志良强调,白袍象征的不只是高收入,更是神圣的救人工作。他呼吁医师们绝不可忘记穿上白袍的初衷,切莫辜负病患对自己专业的信赖!

引领魏国珍入门的王大均医师,回忆魏国珍见习时期的表现,强调当一名好医师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对病人有耐心”,这也是他强力推荐魏国珍进入神经外科领域最主要的原因。

杨宛蓉以病友家属的身份代表致词,她由衷感谢魏医师对她的丈夫国家文艺奖得主、光环舞集创办人刘绍炉的全心照顾,感谢魏医师尽一切努力找出治疗方式,帮助他们走过对抗恶性脑瘤的艰辛历程,给予他们夫妻重获“第二生命”的宝贵机会!

台湾脑瘤手术权威、林口长庚医院脑瘤神经外科主任魏国珍(右2)出版《医者,本来如此》,在新书发表记者会上与家人合影。(钟元/大纪元)

医生开刀动辄十几个小时 面对病患及家属仍需要耐力与耐心

魏国珍认为医生最需要培养的能耐是可以长时间专注工作的能力,医师开刀动辄十几个小时,面对病患及家属,无一不需要耐力与耐心。他行医,对待病人或是做研究,都不会计较马上得到好处或回馈,别人不愿动的刀,他愿意做;别人觉得浪费时间,不屑钻研的技术,他花大把时间去精熟,“我只是顺着自己内心的感觉,傻傻笨笨地做。”

“如果医师将开刀当成是一种艺术创作,这样你便会穷尽一切做到最好,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面对每次手术。”魏国珍钻研不同的治疗及开刀方法,从插种手术、钥匙孔手术到这几年专精清醒开颅、术中监测等等,始终不断求新求变,“这些关乎病人术后的恢复?生命品质的改善?如果你真正在意你的‘作品’,你便会想办法突破、创新。”

魏国珍愿意站在病人立场找更好的解决方法,他以钥匙孔手术为患有大型肿瘤病患的刘小姐动刀,有人觉得他“自找麻烦”,他也坦言的确吃足了苦头,足足大约开了15个小时,这是为了使病患伤口小、恢复快,不必牺牲美貌。

医疗是救命的工作 不是赚钱的工具

台湾每年有近4千台脑瘤手术,其中有近1/6的病患是到长庚医院进行治疗。魏国珍从医30年,每年开300至400台脑部手术,未曾经历任何医疗纠纷、也从不喊累,他觉得当医生是天底下最快乐的工作!他出版《医者,本来如此》,希望以自身经历,唤起其他医疗从业者对医病关系的重视,更呼吁有志从医的年轻朋友,医疗是救命的工作,不是赚钱的工具,不能只是医“病”、而应医“人”,帮助病患克服疾病。

“医生必须要有guts(有胆量)、有担当,当病人需要开刀治疗,如果你为保全自己,为了怕纠纷,连这点风险都不要担的话,你就不要当医生了。”魏国珍是许多濒临死亡危机病患的一线生机,即使病患最后没能活下来,他爱护病患、认真诚恳的态度,仍赢得所有家属的衷心感谢。

魏国珍表示,即使面对台湾医疗环境快速崩坏,很多医生都觉得医疗关系很“尖锐”,甚至抱怨病人不再给予信任;但他相信,只要医生能让病患和家属感到他们站在同一阵线,是一起努力对抗疾病,医病的对立及不信任自然就不存在。“如果医生一开始就能‘视病犹亲’,自然不必演变成以法律作为最终的仲裁手段”。

最后,魏国珍感性的谢谢每一位信任他的病患,感谢他们扎扎实实地丰富了他的行医路,让他有机会经由这些磨练变成更好的人。他和妻子卫福部医事司副司长王宗曦并自费捐出近万册新书给全国各级学校,特别是医学系学生,期待他们都能阅读本书,让台湾医病关系变得更美善。

(责任编辑:李晓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