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日》: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冲击全球

人气 21

【大纪元2014年07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黄捷瑄编译报导)中共过去的补贴政策及低利贷款,使中国大陆的钢铁、平板玻璃、化学、太阳能板等产品产能过剩,并且将国内难以消化的产品降价出口。与中国竞争的国际厂商被迫降价,获利暴跌,最终可能破产,这已成为国际间的一大难题。

《华尔街日报》的“中国实时报”博客报导,在中国,厂商寻找低利贷款以便继续生产及出口,使中国信贷泡沫膨胀的风险提升,中国经济更容易在经济衰退中受损,不过产能却进一步增加。

这当中消费者可能受惠于钢铁、玻璃及化学品等原料价格下降,买到更便宜的汽车或家电。但是对生产者与决策者来说,要如何减少损失,却成为艰难的问题。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家卡巴友(Anthony DeCarvalho)说,就钢铁业来说,中国大陆产能过剩已经损害全球产业的获利能力。国际上更有效率的厂商,会由于无法在价格上与大陆产品竞争,最后走向破产一途。

对此,许多国家采取贸易制裁手段,向大陆进口产品征收高额费用。

大陆已经成为制裁的最主要对象。总部位于伦敦的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lobal Trade Alert)表示,中国的6大部门产能过剩,分别是钢铁、铝、水泥、平板玻璃、风力涡轮机、太阳能零件等。2009年1月以来,所有对这些产业的制裁,就有75%是针对大陆。

而在同一段时间,对中国的制裁占所有制裁的46%,美国为34%、欧洲为43%。(由于制裁可能一次针对好几个国家,因此总合大于100%。)

钢铁在所有产业中尤其政治化,主要是因为跨国钢铁制造商很少。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资料,1995年至2013年,28.5%的反倾锁案例与钢铁有关,也是迄今诉讼最多的产业。以中国为目标的案例比例高达35%,为全球最高。

据OECD资料,全球的钢铁产量比需求约多出5.55亿吨,其中中国占了37%。这也使得钢铁价格下跌。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4年2月,大陆的平均钢铁价格下跌了1/4,美国进口钢铁的价格也大约等比例减少。

然而,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恐怕只会持续恶化,因为印度、越南、伊朗和沙特等国家,都企图依循同样模式建立国家钢铁业。

尽管OECD试图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特别是计算究竟过剩的产能有多少,但OECD无法强迫各国调整生产,使得这个问题的前景看来颇为悲观。

(责任编辑:毕儒宗)

相关新闻
欧双反助价格稳定 太阳能强弹
欧盟对部分中国太阳能板征收两年反倾销税
美续对陆钢钉征反倾销税
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难除 800家船企将洗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