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突破中共经贸封锁 台学者:加强南向政策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5年02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报导)近年来亚太国家积极推动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区域发展,也出现层层FTA交叉签署现象,加上中共在外交、经济围堵的阻扰下,皆对台湾产生严峻挑战;台湾在国际经贸上该如何闯出一条路,学者建议,应由过去西进政策,改为南向政策,把东南亚列为重点战略位置。

在一中的架构下,台湾的确无法跟其他国家顺利签订FTA,台湾该如何突破重围?成大政治经济学教授宋镇照认为,台湾的企业早就走出去了,现在是政府面临到FTA的挑战,以至于经济外交上迟迟无法突破走出去。

他说,FTA其实只是选项,而非全部;因为韩国签了这么多协议,也无法保障其经济成长。宋镇照认为,应前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GMS),掌握其区域发展的核心地带,才是台湾另一项契机。

大湄公河连结中国和东盟市场

从地理位置看,大湄公河是连结中国云南与中南半岛国家的主要脐带,不但形成一个密切连结的经济区域,更是连结中国市场和大东盟市场的经济主轴走廊。

要让台湾走出去,应以“点”的战略为主,将重点放GMS投入资源,协助这些产业做区域分工、产业链,跟当地物流、基础建设,以及当地各项资源结合起来,也是台湾走出去的另外一项重要战略。

他强调,泰国北部、东北部正是GMS核心地带,未来企业必须前进才能占得先机,也是台湾企业可发挥的重点,可前进至柬埔寨、寮国、缅甸,跟越南、中国结合,退也可至泰国北部、东北部比较民主社会自由开放的地区。

宋镇照分析,“未来谁能够掌握GMS,就能掌握中南半岛的经济市场,若能控制中南半岛经济命脉,也就能左右东盟的经济;谁能控制东盟经济,就能有效制衡主宰中国、印度等广大市场。”

另外,也必须建立台湾与周边国家经济走廊的利益,建构合作模式发展,主动积极与越南、菲律宾和印尼建立一个“次区域的环南海经济合作发展区”,在地缘上建立与越南、菲律宾密切关系,掌握庞大南海资源。

尤其可建立经济特区合作模式,这可规避国家主权,或是共享经济资源、而不受当地政策与政治影响,形成一个小型区域特区经济共同体模式。或是以岛屿租借BOT合作模式也可实行,例如印尼2010(民国99)年10月即邀请台湾协助开发摩洛泰岛,这种经贸外交也有前例可循。

以“城市”为发展单位 取代传统国家战略

最值得注意的是,以“城市”为单位的发展新思维,将以取代国家为发展战略,不但可跳脱出台湾长期框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外交限制,更可促进台湾走出去的经济合作发展,也是全球化发展的新样态。

宋镇照建议,应加强台湾与印度经贸与投资关系,从印度进入南亚、或是到东南亚与中国,也是一种走出去战略的回转。

台湾与印度须推动全面贸易、投资、产业合作、文化交流等。同时加快与印度洽签经济合作协议(ECA),其中产业合作可以资通讯、工具机、食品加工等为主。印度在新总理莫迪上任后,采取开放自由经济政策,加上印度12亿人口,政治民主体制,人口结构年轻,非常具有发展与市场潜力。◇

责任编辑:昱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