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利用中韩FTA绑服贸? 台学者:提升产业结构是关键

人气: 8
【字号】    

【大纪元2014年11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庄丽存台北报导)日本央行祭出无限期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造成日圆急贬,加上中韩即将签自由贸易协定(FTA),面对这样的形势,台湾要如何因应可能带来的冲击?在中国市场里,韩国产品市占率早已超过台湾,政府、企业界呼吁尽速通过两岸监督条例与服贸协议,尽速加快货贸谈判,否则台湾将会失去国际竞争力。

然而货贸、服贸是化解中韩FTA冲击的王牌吗?有学者认为,如果台湾产品品质不好,产业结构没提升,签再多FTA也没用。

全国工总理事长许胜雄认为,“台湾不能空转,时间不等台湾”,ECFA不论是服贸或货贸,立法院都要加速进行。中小企业总会理事长林慧瑛及全国商总理事长赖正镒皆表示,服、货贸要加速进行,避免台湾受更大打击。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吴中书表示,日本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为带动日本经济,另一方面也让日本汇率大幅贬值,虽然台湾与日本的产品重叠性不高,但仍会冲击台湾终端产品出口,包括3C、工具机、自行车等产业。

吴中书认为,日圆贬值影响韩元、台币走贬,目前通膨压力不大,且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低,短期对台影响有限,但对韩国的影响较大,因为韩国的终端产品品项与台湾、日本产品高度重叠、竞争。

吴中书:产业合作提升竞争力

吴中书指出,据经济部统计,台、韩的出口产品重叠高达七成七,而台湾出口到中国大陆较有竞争力的产品,包括工具机、石化、纺织等,关税至少6%以上,若中韩FTA生效后,韩国相同产品出口到中国大陆的关税逐年减少至零,对台影响很大。

吴中书说,若短期内能通过服、货贸等后续协议,可降低中韩FTA对台冲击,他建议,若服、货贸还在立院卡关,在面对关税优惠丧失时,希望台湾产业要提升、创新;另外,台湾以中小企业居多,在面对严峻环境,产业不要单打独斗,要合作拓展贸易市场,才能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国源认为,中韩FTA虽对台湾产业有影响,未来两岸间的产业结构仍将面临竞争问题;还有政治问题等,台湾企业应致力转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台经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预估,2015下半年中韩FTA对台湾进、出口产品将产生影响,他认为台湾不应再内耗,应尽快凝聚共识,若不能与中国大陆继续ECFA后续协议,就应努力与其他国家签订FTA。

学者:台湾经济问题不在FTA

针对经济部预估中韩FTA签订后,未来三年到五年对台湾的产值将会造成至少新台币2,600~6,500亿元的影响。

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邱俊荣认为,中韩FTA对台湾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台湾与韩国重叠的产业,与中国产业也同样重叠,台湾经济问题根本不在FTA,政府不应该拿一些数据恐吓人民,以达到政治目的。

邱俊荣指出,根据中国2014(民国103)年海关进出口统计,包括德国、美国、澳洲、日本、韩国等国都没有与中国签FTA,这些国家在中国市场的出口却节节增加,台湾至少还有ECFA、早收清单,但对中国的出口却衰退10%,因此签FTA不是关键,提升产业结构及产品品质,才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关键。◇

责任编辑:芸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