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网路霸凌有冤可伸 台专家吁设机构处理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5年04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报导)网路世代讯息传播迅速,但也如同双面刃,稍有不甚可成为杀人于无形的利刃。电影“BBS乡民的正义”叙述女主角遭到网路霸凌,严重影响女主角的身心和生活,萌生轻生念头;情节与模特儿“Cindy”杨又颖类似,不过现实中,杨却选择结束生命,让大家反思网路匿名霸凌歪风。学者认为,政府应建立半官方机构,让遭受网路霸凌的网民有处伸冤,处理相关争议。

常见的网路霸凌,包含人肉搜索、不负责任的辱骂,因传播快速,范围广大,对霸凌者产生无形的杀伤力。铭传大学广电系主任陈光毅认为,政府应建立半官方机构,处理相关争议,让遭遇网路霸凌网民有处伸冤,或许可减缓部分压力。

台湾艺术大学教授赖祥蔚提到,有些攻击言论尚未构成触犯法律,但排山倒海而来时,也令当事人难以承受,因此网路平台的“自律”相当重要。例如“我不喜欢看你的电影、我认为你长得不怎样”,这类批评本身不违法,但累积上百篇,负面的压力将会加乘变得可怕。

教育部资科司副司长刘文惠谈到,教育部针对网路素养,平时都会列为重要事项对学生做宣导,特别加强平时网路交友、礼节,也有相关网站、教材,并对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做预防宣导,例如在电脑课程、资讯课都会融入教学,未来会持续做这件事。

教育部长吴思华表示,他支持立法规范网路霸凌,但法律要如何订,需要和专家讨论。数位时代出现许多不同的交流形式,但匿名的特性造成威胁,希望藉由杨又颖的案例,让社会一同正视网路霸凌的问题。

心理教授:受害者跳脱情境 勿自责

随着科技进步,网路霸凌成为常见霸凌方式,亚洲大学心理系讲座教授柯慧贞建议,受害者应先离开网路情境,到大自然走走、呼吸新鲜空气,静下心来思考,事情不见得如你想的那么严重。

遭遇网路霸凌,首先不要把所有指责,都归因于自己的不好,陷于“都是我不对”的困境中。在网路上攻击的人,可能本身情绪控制不佳、无法理性看待事情,或是惯于夸大问题、自我中心等。

柯慧贞分析,网路因有匿名性,各种攻击行为在网路世界无法有效抑制,导致攻击样态、程度更为放大、危险,俨然成为年轻世代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责任编辑:陈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