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内该装进什么?

方静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无意间,在网路影音平台上看到好莱坞知名谐星,在大学毕业典礼致词的影片。过程中,他妙语如珠、发人深省,当听到:“我不能被装进容器,因为我就是容器”这一段时,特别竖起耳朵,屏息以待,不料,他话锋一转,未再深入……

当然,这一段话是要勉励年轻人:不要受外在的限制,勇敢去追求梦想。然而,我更关心的是--容器里要装进什么呢?因为人就像一个容器,装进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容器里的东西,将决定你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在这科技快速发展、物欲无限扩张的当下,可以装进容器内的东西太多了。举凡:尊荣的名声、巨大的利益与炽烈的情感,这些几乎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普遍的价值。为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置身于危险之境而不自知,这也正是人类的劫难与悲哀。

殊不知,“可以”不代表“应该”,这简单的两个词汇,攸关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安身立命。可以是“could”,应该是“should”,只差一个字母,但选择不同,结果也不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做那些事;我们“可以”不做很多事,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去做一些事。

而要如何判别“可以”与“应该”呢?其实不难,只需在容器里放入“真诚”、“善良”和“坚忍”的准则,事事对照、时时警惕,不忘自我审查、自我节制,就可以明白哪些是可以做却不应该做的;又有哪些是可以不做却应该做的。

偶然听到的一场演讲,提醒自己该好好检视容器内有什么?很庆幸,已经知道要放入“真诚”、“善良”和“坚忍”;而“存乎中,形于外”,接下来,便是踏踏实实、身体力行的功夫了。◇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团体中如何应对进退,学习化成团队的一分子,彼此无私的分享共同的努力成果。在工作、求学上,这都是帮助自己贴近梦想的捷径。
  • 暑期将近,你有没有计划好好利用这段假期,尝试一下做“义工”呢?
  • “外面天气好好,上课真无聊,好想跷课啊!”或许不少人在学生时代都曾有过这种想法。对于跷课的行为、动机,人人抱持不同意见和想法,有支持、反对,或中立态度,各方表述。面对现今学生翘课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学生、老师又是怎么看待?
  • 曾任外交部长的田弘茂先生,钻研政治学有道,在国外学界享誉盛名。本文是他比较中、西教育之差异,并分享其在美国多年的教育经验与观察,借此勉励年轻学子,“诚实”为首要培养的习惯。
  • 读书是一种文化营养:其可通百卷,良医心成,医愚医滞,气荡胸怀,使人神健智广,身心俱佳。
  • 当父亲叹着气,颤抖着手将四处借来的4,533元递来的那一刻,他清楚地明白交完4,100元的学费、杂费,这一学期属于他自由支配的费用就只有433元了!他也清楚,老迈的父亲已经尽了全力,再也无法给予他更多。
  • 与高中的学习环境不同,大学生不仅要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强度,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以下指出大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5大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人生茫茫,毫无斗志,以致浑噩度日,成就低落,而真正的“病因”便是出在他不知道人生的目标何在?
  • 但再怎么优秀,金字塔顶尖的石头还是只有一颗,那又会是谁呢?就是下面7项成功特质里的NO. 1!
  • 兔爸爸在担任课后辅导流浪教师时,看到各式各样的学生,也发现,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活得有意义、活得有朝气,完全在于他有没有一个强烈且明确的目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