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二):融入新文化

人气 91
标签: ,

【大纪元2015年06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何伊美国华盛顿DC报导)美国作为国际留学生的首选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前来“镀金”。美国的大学拥有优质的教育,其学位含金量高,还会提高成功就业的几率,这已经成为许多留学生和家长的共识。不过,留学生涯颇有挑战,该如何闯过其中道道“关卡”?本文中的几位华裔留学生从克服语言关、融入美国文化以及准备就业方面日前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接上文)

在最初面临语言的挑战后,随之而来的陌生文化氛围也让刘筱感到诸多不适应。她从北京来到美国后的第一站是在俄亥俄州就读高中。从吃喝玩乐、应有皆有的繁华都市来到一座小城,举目无亲,交通不便。她所在校区属于白人区,几乎没有中国人,与人沟通困难。她经常感到无聊,非常想念在北京的家。

读完本科后刘筱在硕士期时专修心理学。“留学生一般在第一学年还感到很新鲜,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到了第二年,新鲜感不复存在,接踵而来的文化的冲击(culture shock)是每一个留学生必须面对的,你得寻找机会让自己融入美国社会。”

同美国人交朋友

在密苏里州立大学读MBA硕士学位的靳有两个美国室友 – 一位白人女孩和一位黑人女孩,她们十分热情,好奇地询问来自中国的靳很多问题。刚来美国的靳羞于表达自己,不善言谈,结果她们误解靳不愿意跟她们交朋友,但事实并非如此。靳为室友做中国菜,是一道鱼,开心地邀请她们品尝,室友瞅着盘里的鱼说:“你看,鱼眼睛在盯着我呢!”原来,美国人不吃鱼头。不过这让室友看到靳的真诚,她们邀请她一起烧烤、参加派对。靳逐渐认识到美国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与自己的差异。大家相处越来越融洽。

密苏里州立大学的华裔学生靳在与美国室友的相处中,逐渐认识到美国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与自己的差异。(图片来源:华裔留学生靳)

美国人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社区、学校和社交圈。作为一个“外人”,你要进入他们的圈子,比如在学校,在餐厅同桌用餐或在课堂小组讨论上,你要加入美国学生的群体或组队也许并不容易,甚至出现尴尬局面。但这并非意味着对方排斥你,而是他们的交友概念和相处方式跟中国人不一样。美国人其实很会为他人着想,同时也注重保持自己的空间。

一开始,刘筱觉得很难,每当碰壁时她就会想,“算了,还是跟中国人待在一起吧。”但她又转念鼓励自己,“别放弃。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她大一时的室友家在农场,彼此熟识后,那位美国女孩每逢节假日会邀请刘筱跟她回家,参观农场,骑马,认识当地小动物,体验美国乡村的风情。

要尝试主动跟美国人交朋友。留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加入美国人的社团、俱乐部或参加他们的活动,如美国人青睐的体育活动。学会主动跟周围的人打招呼,健谈的美国人很愿意同你交谈。你还可以跟他们交换联系方式,以后跟他们打电话,对方也会邀请你参加他们的活动,在交往中逐渐融入他们的圈子。

对三年前来到美国学习的苏菲而言,曾经最令她难以忍受的是美国人的“冷冰冰、甜腻腻的早餐”。一次苏菲乘坐地铁途中遇到一位白人音乐家,他们一路闲谈,离开前相互留下联系信息。周末有闲或感恩节,音乐家和他的母亲邀请苏菲去他们在马里兰州华盛顿堡靠近河岸的家,大家划船、品中国茶、弹奏乐曲、聊中美文化。通过与这家人的近距离接触,苏菲对美国人的饮食起居、待人方式乃至精神理念逐渐增加了解。

注意礼仪

靳第一次在美国同学家过感恩节时看到,即便是一家人吃饭,美国人也都是分别从容器里适量取一份自己吃的食物,不会去碰触他人的杯盘。这与中国人的用餐习惯完全不同。靳起初感到不理解,觉得美国人即使亲朋好友之间竟如此见外。但她后来终于认识到,这是美国人日常的文明表现。

刘筱大学班上一位国际学生给教授发邮件,因称呼不恰当使得教授非常生气。教授把邮件转到国际学生部,要求一定要帮助国际学生学会基本的礼仪。在中国,插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个现象。但在美国,做事情要循规蹈矩。在中国眼里的“小事”,对美国人而言可能是难以忍受的,它们关系到你在这个社会为自我树立的形象、品行和信用。

对于美国人忌讳的事物或表达方式,不要随便谈论或使用。比如,美国人称残疾儿童为 “children with diability”,而“retardation”(智障)一词,美国人罕有使用,他们的表达一般是“mentally challenged”。对体现美国社会规则(social norm)的常用表达,留学生要多了解和遵循,尽量避免在交往中出现不当的言行举止。

不同的文化有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要了解一个陌生文化的方方面面,着实不易,而且也不合乎实际。留学生大可不必如“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在交流中,保持开放的心态,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的真诚。若发现自己有表现不得当的地方,可以坦率地告诉对方,请对方帮助指正,美国人都会给予理解和宽容。

西方国家的人们讲究礼仪,遵守规则,更不会有意去冲撞或冒犯别人。在陌生的国度,感到无所适从的新生应经常向学校的国际学生部咨询,了解在美国社会需要注意和学习哪些方面的礼仪。网站上有许多关于不同文化的资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注意观察和倾听,留意美国人之间如何交往。比如,打喷嚏时,要对身旁的人说“Excuse me”,同时用衣袖遮掩脸部。送别人礼物之前一定要拿下价格标签。

关爱 尊重与感恩

相互尊重,懂得感恩,这在美国社会是一个自然而普遍的现象。从国内出来不久,刘筱就发现华人留学生有时让别人感到“怪怪的” – 那种大陆文化的熏染所导致的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如,自私、自我、自我封闭等表现。

马里兰大学的华裔学生上官Lujah深有同感。在国内,彼此难以相互信任,陌生人之间更是心存戒备。但在美国,人们都很亲切,简单直接,坦诚相待,走在街上,不管认识与否,相互之间打招呼问候或打开话匣子无所不谈。这一点令上官同学深为欣赏,“越来越喜欢这个向世界敞开胸怀的国家”。

一位中国留学生答应其寄宿的美国家庭,在他们外出时帮助喂猫。但她忘记去做,之后也不主动道歉和解释,由此引起误会。这位学生不再理会那家人,与他们之间的隔阂变得更大。这个寄宿家庭对此非常不理解。

刘筱认识的另一位中国留学生经常向同学请教学习上的难题,但从不向对方表示感谢。这位学生的寄宿家庭待她非常友善,给予很多帮助。她后来从寄宿家庭搬走后,不再跟这家人联系。这个寄宿家庭的女主人失望地告诉刘筱,他们“很伤心,那孩子走了之后就把我们给忘了。”

刘筱说:“固守自己,你永远也融不进别人的圈子。其实在哪里都讲究‘入乡随俗’,你要愿意去了解新的文化,愿意改变自己。真正的美国文化是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当你走近他们时,人家会接纳你。”

靳深为感触,华人来到美国无论是短期留学,还是长期居住,当你敞开胸怀,你就会更容易融入美国文化。文化之间的传播越来越广,全世界也都在关注着中国文化和中国问题,在珍惜真正了解西方文化的机会的同时,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和精华,与西方人建立连接并不难。

回首留学生涯,其中甘苦交织,从挣扎走向收获的喜悦,蜕变是幸福的。即使后来去维州读本科和硕士,但在每年的感恩节或圣诞节,刘筱都会驱车回到在俄亥俄上高中时寄宿的美国家庭。她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他们期盼着她回去团聚。

(待续)

责任编辑:夏实

相关新闻
造假太多 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更难
最吸引国际生留下实习的美国五城市
文化休闲方式不同 陆留美生难交异族朋友
受美文化感染 中国留学生生活方式在改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