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香港市民被滥用个人资料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7月29日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公署)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受访者过去一年曾被滥用个人资料,当中大部分个案来自银行。公署检视10个常用公共登记册,当中8个没有采取防止滥用措施,促请政府规管。记者协会就此发表声明,担心新闻工作者日后不能透过查册,披露个别人士的不法行为,反对要求政府考虑更新查册的法例。

公署委托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于2014年11月25日至12月17日,成功访问1,222名市民,了解公众对私隐资料保障,及一些日常生活上的私隐议题的认知与看法。

调查显示过去12个月内,近半数的受访者曾被滥用个人资料,当中最常见的来自银行达57%,其次是电讯公司占32%,而健身/美容中心亦占26%,另外财务公司则占17%。

众多被滥用个人资料的受访者当中,只有近11%有作出投诉。约30%的受访者认为,若对方合法及合理地使用身份证资料则表示不介意。但若对方不合理使用身份证资料,则有近40%的受访者表示介意。67%的受访者非常关注申请积分优惠卡时要提供他们或他们的朋友/亲戚的姓名及地址。只有1-2%无关注相关问题。显示公众普遍认为这是侵犯私隐。

此外,电子化及数码化的发展为私隐资料保障带来挑战,77%受访Facebook用户知道有私隐设定,其中90%曾更改其私隐设定,反映市民普遍对社交网络上的私隐保障有更高意识。此外,在安装即时通讯应用程式时,该软件会自动查阅智能手机上所有联络人的资料,对此有33%受访者认为法例应该禁止这种做法。

不过,尽管受访者普遍认为被侵犯私隐,但只有6%的受访者愿意每月支付20元购买承诺没有广告的电子邮件服务,显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付费保障私隐。

借机封查册 记协忧不法行为难追查

对于使用公共登记册上的个人资料,18%受访者特别对婚姻登记处及土地注册处的公开资料表示关注。另外分别有28%及35%的受访者亦非常关注公司董事的身份证号码及住址。另外,公署检视十个常用的公共登记册,大部分未有法例配合防止个人资料被滥用,只有选民登记册有列明法例的保障,防止资料被滥用,余下9个只有车辆登记册设有相关的行政保障措施。

私隐专员蒋任宏表示,公众透过查阅不同资料可以取得一些较敏感的资料,但资料如果被恶意使用,会导致当事人多方面损失,故已将报告呈交相关决策局,并建议查阅公共登记册资料时,只限指定目的查阅人查阅,包括要求书面声明查阅用途;如发现不当使用,要施加制裁。

对此,记者协会发表声明,反对私隐专员公署建议政府考虑更新查册的法例。担心新闻工作者日后不能透过查册,披露个别人士的不法行为,例如选举种票、商人以结业逃避支薪后再开设新公司从事同类工作等,令公众利益受损。记协又表示,查册自香港引入公司法时已存在,一向行之有效,未见被滥用,不明白公署为何要限制公众取得公开资讯。◇

责任编辑:王若愚

相关新闻
香港私隐署接受师涛家属投诉雅虎
Google误收集资料? 香港私隐专员要查
无线艺人申诉争私隐保护
港六公屋户瞒报物业被定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