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农业起源?南科遗址挖出第一颗米

人气: 74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8月11日报导】(中央社)米是台湾人的主食,但台湾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稻米踪迹,由中研院院士臧振华领导的考古团队,在南科出土的遗物中发现大量碳化的稻米,可能是已知的“台湾第一颗米”。

南部科学园区是国内最重要的科学园区之一,进驻的厂商超过150家,都是国内最先进的光电、半导体及生物科技业者,每年有7、8万位科技人才在这里努力打拼,年生产营业额已经达到近新台币6000多亿元。

这样一个科技的重镇,却还有另一批人每天拿着小铲,挥汗如雨地抢救将被铲除的文化遗产;一个努力地企图超前时代、跃向尖端,另一个则是走回过往、保护历史的足迹。

南部科学园区的开发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其地下埋存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址。为了抢救这些即将遭受毁坏的文化资产,从民国85年开始,南科管理局筹备处委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臧振华博士所领导的南科考古队,在南科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考古遗址的抢救工作。

这项工作前后进行将近15年,总计发现考古遗址58处,抢救发掘34处,发掘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尺。历时之久、耗费人力之多,以及发掘面积之广,在台湾考古学史上首屈一指,所出土的遗物与遗迹,包括数量、类别,都属空前。

臧振华说,抢救出的南科遗址,年代距今300年至5000年间,涵盖了10个考古文化期,各处遗址中所出土的遗物类别包括陶器、石器、骨角器、铁器、玻璃器等文化遗物,以及动物骨骸、植物种子和木头等生态遗物等。

其中,发现大量5000年以来人类作为食物的稻米、小米、以及其它动植物的遗留,丰富对台湾农业文化兴起及变迁的认识与了解。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匡悌表示,因南科遗址的位置于地下水位以下,加上稻米遭受火烧碳化,所以保存状况良好,至今还可以看到一粒粒完整的米粒,且米粒外型大小都差不多,显示当时应有选种甚至育种的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南科遗址中只有狗的遗骸,却没有现在农耕的好帮手水牛,臧振华指出,显示当时是由人自己下田农耕,且从2000多具史前人类遗骸分析得知,当时的人类不仅有蛀牙,且可能因为从事粗活,脊椎、膝盖都不太好。

臧振华指出,截至目前已经整理20个考古遗址,但仍有14个考古遗址文物尚未整理,这些文物超过几百万件,继续整理和分析,可以对南岛民族文化有更进一步了解,还有夏威夷的人类考古学家前来交流及请求协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