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斌:汉服归来--汉服用色(9)

人气 532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8月26日讯】

7、汉服用色

色彩在中国古代服饰上的应用,除了会受到视觉搭配上的影响外,亦需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五行与五色

五行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精神的影响颇深。纵观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服装用色,五行思想决定着其服装的基本用色,同时阴阳思想亦决定着服色的选择、搭配。

五行色:青、红、黄、白、黑,是中国古代服装的主要基本用色。中国各朝代的服饰用色基本上都是从这五个原色中来寻找,特别是一些礼服、朝服、吉服的用色。五行色中,色彩运用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黑,红,青,白,黄。

黑色属水行,象征着冬日和北方,在五德中象征着“恭”。在礼制森严的时期,它显示的是庄严和威慑。秦始皇当年定黑色为秦国旌旗服饰之颜色,即因为秦国以水德得天下之故。

红色属火行,象征着夏日和南方,有富贵和幸福的内涵,对应五德中的“从”。因此,几乎历朝历代节日、庆典等欢庆场合的正式服装都选用红色。

青色属木行,象征着春天和东方,对应五德中的“明”。青色一本作为正式服色,寓意和平与繁荣。

白色属金行,象征着秋天和西方,在五德中对应“聪”。白色也是作为正式服色,给人以凉爽、轻盈、质朴的感觉。

黄色属土行,象征着长夏和中央,五德中对应“睿”。黄色在正式服装中的运用从隋唐开始,天子穿黄色服装,象征着中央集权和威严。

在服装色彩搭配上,也以阴阳思想为基本法则。五行中木、火属阳;金、水属阴,土出于正中位置。因而五色中青、红两色属阳,白、黑两色属阴,黄为中间用色。根据阴阳理论,阴、阳相滋生长,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所以阴阳应该是同时存在的。根据这一阴阳思想,中国历代服色常用黑与红、红与白、青与白、靑与黑搭配,从色相上反映出阴阳两极的互生性。而黄色由于其象征着中间位置,所以它常作为单独的色彩使用。

8、汉服服制与场合

中国古代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婚服,孝服,戎服,武服,儒释道服现代大致分为“礼服类”和“常服类”

古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华夏的冠服制度上溯自上古,初见端倪于夏商,基本模式成型于先秦,经过秦汉的丰富完善,于隋唐宋明蔚成气象,当然其中也间杂了许多域外风的吹拂,直到最后的断绝,只剩一丝遗迹。这些沿革变迁,从规格齐整的礼服服制大概最容易看出。

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𫄨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𫄨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以上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物件及服用场合,《唐书·舆服志》都有详细说明。

祭服

祭服是祭祀时所穿的礼服,为各类冠服中最庄严的服饰。古人非常重视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宗教观念淡薄的华夏祖先祭祀的主要对象无非就是“天、地、人”三类——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等“天神”及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等“地袛”,另外还有先王、先祖等“人鬼”。

视祭礼之轻重,祭服分别有数种形制。周代凡有祭祀之礼,帝王百官皆穿冕服,到了后世,冕服才成为帝王的专属。

冕服早在夏商两代已有,周在其基础上发展出较为完备的章服制度,并成为后世的典范和源头。周代特设“司服”一职,专门掌管君王的穿着之事,根据不同的祭祀物件,选择不同的衣冠服饰。按周礼祭服共有六种,合称“六冕”。

《周礼》原名《周官》,后汉郑玄作注,称为《周礼》。遂致此后与《仪礼》、《礼记》并称为“三礼”而传世。其中《周礼》所载的六冕之制,是经史所始载历代冕服规制所承传之完整的载文。作为最隆重的礼服,其中涵有“礼治”与“德化”的思想体系。对后世历代冕服制度的影响至为深远,乃至奉之如圭臬。

法家治世、崇尚实用的秦曾废除六冕,只有一套上下皆黑的祭服,称为袀玄(《后汉书舆服志》载:“秦以战国即天子位,减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袀玄”),一直到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明帝即位后,才下诏礼宫博采《周礼》、《礼记》,对周代祭服整理出个头绪,重新颁布了冕服制度。

魏晋六朝各代帝王开国建元都定服制,所用祭服大体上仍承袭东汉制度,直到北周时,才花样翻新,搞出了一套新的名堂。如将皇帝冕服,从6种增加到10种。

华夏衣冠服制也总在社会变动的冲击中不断波动,而周制冠服制度总是后世效法的经典蓝本,对于礼服尤其如此。隋代结束了自汉末以来360多年分裂的政治局面,同时也恢复了衣冠服制。冕服制承接汉魏,并增加了大裘冕制。唐代因袭隋旧,只稍作了一些改变。

宋代是崇尚礼制的时代,三番五次颁订服制,并进行修改,在二十四史的《舆服志》或《礼仪制》中,宋代的冠服制度最为繁缛。其中祭服占很大比重。

明代刚刚建都立国,学士陶安等人就迫不及待地奏请皇帝制定祭服。无奈开国君主朱元璋认为古制太繁,只允许在祭天地、宗庙等特大典礼中,根据汉唐制度采用衮冕之服,其余大小祭祀一概不用。即使是衮冕,也只有皇帝、太子、亲王、郡王及世子可备,冕服自此成了皇室的专属。

清代从明朝手中夺得天下,为了强化异族统治,武力迫使汉族服满服,传统的祭服制度只有十二章纹被保留下来,运用到皇帝的服装之中,其余多荡然无存。

责任编辑:古言

相关新闻
古代文化天上来 服饰璀璨谱春秋(上)
徐娇穿汉服演讲 为美国学生介绍传统文化
方斌:汉服归来(1)
方斌:汉服的繁荣与辉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