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运动周年 港人认清中共本质

社会觉醒 张晓明、陈佐洱言论阴谋难奏效

人气 107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9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王文君香港报导)去年9月28日当局施放87枚催泪弹,掀起一场持续79日、大约120万人参与的雨伞运动,令国际对香港人争取民主普选加以关注,甚至在奥斯卡颁奖礼上,亦有音乐人向这场运动致敬;另外,有评论认为,雨伞运动在赢得国际支持的同时,亦对其它地区的政局产生影响。

前城大政治学教授郑宇硕认为去年79日的雨伞运动,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展现出非暴力的抗争精神,同时对台湾产生很大的冲击,促成民进党在去年底的地区选举大获全胜,“当时有一句口号是‘今日香港、明日台湾’。”他相信伞运在未来一段长时间会对大陆起到示范作用,“这些都是重要的收获。”郑宇硕提醒中共当局,如果今日不给港人真正的民主,香港将不能再起到示范作用,“大家看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令到所谓的‘一国两制’模式破产,也令台湾社会对与大陆经济的紧密融合有警惕的心。”

伞运激发很多青年学子上街,并衍生出一股抗共、拒共潮,郑宇硕表示,自2008年以后港人对中国身份认同每况愈下,近年来本土意识抬头,出现所谓的“本土派”,可见中共在港的政策吸引不了青年。

去年伞运示威人士不断的要求梁振英下台,一年后,梁振英更深陷四面楚歌,要靠张晓明、饶戈平及陈佐洱撑场。郑宇硕认为,梁振英上台后,民望一直处于低谷,甚至与部分的建制派的关系差,“譬如与传统的乡事,传统的亲中力量及传统的工商界领袖都是不合的。”

武力对待市民导致占领

时评家黎则奋形容雨伞运动是97后,香港民间自发,为争取民主,最大规模对抗香港政府的运动。他表示,如果不是梁振英改变过去的管治模式,以武力对待示威者,就不会将原本的“占中”变为“占领”运动,他直言市民是被催泪弹逼出来的,“以梁振英为首的港共政权,一开始就改变游戏规则,用武力镇压运动,而且由那一天开始,原本中立的警察变成政治工具。”

挑动社会矛盾言论无用

他认为,虽然伞运没有争取到民主普选的实质成果,但运动却令年青人醒觉,“第一他们不再相信民主回归,二是不再相信‘一国两制’。同时也激发港人自主的意识,港人高度自治的问题。”对于近期张晓明提出的“特首超然论”、“三权之上”,陈佐洱的“去殖民化”、“去中国化”等,黎则奋认为有关言论都是为了打击伞运后抬头的“港人自主”精神。他认为,有关精神是港人觉醒的象征,“不再甘于做顺民。”

黎则奋说张晓明、饶戈平和陈佐洱的一连串言论,意图挑起矛盾以利梁振英管治,但不成功。他说,除了大律师公会发声明,连亲中的香港律师会也发声明回应,又分析称因为政改挫败,传闻习近平当局意图调整对香港的政策,“温和的主张抬头,想与泛民和解。”因此张晓明等人想趁机制造强硬主张便不成功。

资深传媒人程翔认为,雨伞运动暴露中共没有信守对港人的承诺——民主普选,接着在政改被否决当天闹出“等埋发叔”笑话,“‘等埋发叔’出事故以后,他们去中联办‘谢罪’,从这些来看,都让老百姓彻底看到中共对香港的政策,是完全不符合香港老百姓的利益的。”另外,伞运过后,很多民众自觉落区建立不同关注团体,让民主更加深入民间。

他说近期张晓明、饶戈平及陈佐洱等人言论,令民众的“离心力”越来越大,“像足球赛,演奏国歌的时候都受到群众嘘声、喝倒彩。那说明中国再不能够以国家的利益,来凝聚老百姓的心情了。”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雨伞运动:香港与中国民主息息相关
民阵吁市民周日游行反假普选
伞运警权报告:二千人受伤害
丁律开:张德江再次在全世界面前丢大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