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易后难”横州翻版再现 棚仔布贩抗争求存

各方斥梁振英强逼收地损民生破坏本土文化

人气 117

【大纪元2016年10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香港报导)元朗横洲风波以来,梁振英政府称以“先易后难”原则收地建屋,被批评回避商乡利益地盘,却向地区居民下手,破坏居民生计和社区特色。继横洲三村村民被逼迁,已经营近40年的深水埗钦州街“棚仔”布市场也面临迁拆改建200伙居屋,食环署日前下最后通牒,布贩拒绝搬迁方案,昨日游行抗议。2

同日,港超联球队杰志回应沙田赛马会杰志中心或被政府收地建屋,形容一旦失去这个训练场地,香港足球必定受到重大挫折。立法会议员形容多宗收地事件犹如横洲翻版,受影响人士认为破坏本土文化与体育等多方面的发展。

位于深水埗的钦州街布贩市场,俗称棚仔,是香港最有特色的布料集散地,被喻为布料图书馆,即基本上是各类型的布料都可在这里找到,也是香港学习时装课程学生的至爱,电影《一代宗师》中梁朝伟的戏服布料,也是出自棚仔。但去年8月,食环署发出通知今年1月关闭市场,收回该地兴建200个单位的公营房屋。仅余的50位布贩抗争至今。

直到9月28日,布贩收到食环署信件,提出两个迁置方案,一是放弃经营,给予6万元特惠金;二是搬迁至通洲街街市,给予1万5千元津贴及首三年租金8折优惠。不过仅有其中的33位布贩继续有合法的小贩牌照,另17位则不予承认。

棚仔布贩昨日在立法会议员和区议员陪同下游行到深水埗食环署,沿途高喊“还我牌照,自食其力,无良政府,欺压市民”。(蔡雯文/大纪元)
棚仔布贩昨日在立法会议员和区议员陪同下游行到深水埗食环署,沿途高喊“还我牌照,自食其力,无良政府,欺压市民”。(蔡雯文/大纪元)

17布贩不获赔斥当局分化

昨日早上,约60名布贩及钦州街布贩市场关注组人士,由棚仔游行到北河街食环署办事处,抗议署方拒绝接受17位布贩安置身份,钦州街布贩市场商贩关注组主席何应开指,他们向当局争取多年,并提出“一条龙”布市场方案,最终当局却只给布贩两个选择,另有17名无牌布贩不获迁置及赔偿。他批评当局试图分化布贩,“事实上我们却已营运了数十年,我们希望食环署一视同仁,不能够分化我们。”

他并说,全数50个布贩都曾经持有助手牌,但食环署用钱收回21个持牌人的牌照,令持有“助手牌”的人立即失去合法性。食环署要求本月12日回复信件接受,否则收回排档。关注组批评当局威吓迫迁布贩。

会面期间,部分布贩因为限定人数与保安人员争拗,一度要警员到场维持秩序,扰攘逾半小时后才正式开会,但不足一小时,29位布贩中途离场抗议。

布贩拒拆迁食环:不发牌

本身也是布贩的何应开批评食环署不听他们的意见,下星期三是回复方案限期,所有人都会拒绝接受方案。他要求高永文下周三到棚仔与他们会面,“我希望他自己落来搞,不要指手指脚,用大石砸死蟹的方式来砸我们。”

他强调布贩不是为钱,而是想要继续经营,为这个事业做贡献,“就算给我100万,我都不要,我要的是布市场继续经营下去。”他又说,通州街市场的租金较棚仔高11倍,搬进去后根本无法维持生意,政府摆明不让他们继续发展。

食环署重申,提出的是最后方案,不会考虑发小贩牌予他们,明年中国新年前会完成迁置。

设计师指棚仔人情味浓

时装设计师Emily昨日也参与布贩的游行。在尖沙咀开设工作室的她,多年来是棚仔熟客,现在还包括她的学生。她表示,棚仔对香港准备从事时装设计的学生助益很大,“(棚仔)有很多不同类型布料。最重要是那些布贩会告诉学生,你想要做什么款,我这里没有,但你可以到第几街,或者去哪个人的地方买,就会买到你合用的东西。其实是不是帮助他们(学生)节省了这些时间?还有亦都给了一些提议他们呢?”她强调这也是棚仔富人情味的地方,布贩间关系如同一家人;棚仔外围绿树成荫,也是城市少见的。

Emily质疑,特首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中提到拨款协助时装界,到底协助在哪?另外,香港一直说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棚仔就是一个很好的香港本土文化的景点,可以举办工作坊或特色活动,“为什么不发展一些社区文化、本土文化给多些人认识,多些外国人认识?”

议员:如横洲发展翻版

多位立法会议员及区议员到场声援。民主党立法会议员邝俊宇强调,棚仔不仅是小贩档,还是香港的文化,“蕴育了香港过去很重要的价值,这些人不仅是自力更生养活家人,还有一批时装界的学生也是从这样蕴育出来的。”他批评棚仔又是一次横洲事件的翻版,很典型的“先难后易”,最近又有杰志足球场事件,“(政府)抛一个方案出来,说这个方案现在决定了,你们要就要,不要就不要,这个态度是非常差。”他表示已致函高永文,尽快安排与棚仔商户会面。

区议员斥“见缝”建屋

立法会议员刘小丽批评食环署突击检查棚仔,导致有17个小贩来不及登记失去合法性,又逼布贩搬到租金贵十多倍的通州街街市,形容当局是“官逼民反”,她呼吁社会各界一起声援棚仔布贩。

民协区议员卫焕南表示,十多年前地政署要收回棚仔,曾跟布贩一起抗争成功,岂料现在又要收地,他批评政府“见缝插针”建屋,又指与这50个布贩认识十多年都是在棚仔经营,不明白当局为何只批33个可以有助手牌,另外17个要参与公开竞投。◇

【棚仔布贩心声】

(蔡雯文/大纪元)
(蔡雯文/大纪元)
布贩李小姐棚仔栽培本土设计师(蔡雯文/大纪元)
布贩李小姐棚仔栽培本土设计师(蔡雯文/大纪元)

身穿自己设计作品的李小姐,是被当局承认的33位布贩之一。她本身有一份工作,为继承家业来到棚仔,她细数棚仔的特色及价值,“在这里买布配物料,我们可以由无到有,做成一件制成品。”她又说a,时装设计师并非一开始就能设计出Dior、Chanel、Valentino等名牌,而是要有学习过程,“我们是尽可能以价廉物美,量少这样供应给大众,去栽培他们对制衣业有兴趣,继而多尝试、多创作。希望日积月累培训一班制衣业的接班人。”

布贩何小姐 不想棚仔步喜帖街后尘(蔡雯文/大纪元)
布贩何小姐 不想棚仔步喜帖街后尘(蔡雯文/大纪元)

何小姐也是被当局承认的布贩。她直言多年来与其他布贩一起努力经营,不想棚仔步喜帖街后尘,也不想如天水围被领展垄断,“食环署给我们八折(租金优惠),还是很高的租金,我们做不到,(较原租金)相差十几倍,即使是现在的中环街市(保育),我们不想步他们后尘,我不想棚仔成为一个被人发展的教训。”何小姐父亲是不被当局承认的17位布贩之一,她展示父亲档口的保险单和电费单,“保单电费单全部都有齐证据写我爸爸的名字,档位都写出来,但食环署不承认他们17个是在这里谋生的人。”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南市传枪声 一卡拉OK店遭开三枪
年青人时装表演吁保留“棚仔”
港环保署仓存约1.7亿个指定袋
香港大埔唐楼檐篷有混泥土剥落 钢筋外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