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昂热城堡(中)

文/李琳

人气 144

【大纪元2016年11月11日讯】昂热城堡(Château d’Angers)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防御型城堡,耸立在法国西北部曼恩-卢瓦尔省(Maine-et-Loire)昂热市西侧的曼恩河畔。从1230-1242年间年轻的圣路易国王在他王国的边界上建起城堡开始,这座主体高达30米、气势雄浑而朴实严峻的要塞几乎完全维持着最初作为军事要津的模样,材质以页岩和石灰岩为主的城墙厚达3米,17座高耸的塔楼把内部掩护得密不透风。

经过吊桥,穿过城堡入口(La porte de la Ville)巨大的城墙,就可参观城堡内部了。(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经过吊桥,穿过城堡入口(La porte de la Ville)巨大的城墙,就可参观城堡内部了。(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领主宅邸

经过吊桥,穿过城堡入口(La porte de la Ville)巨大的城墙,就可参观城堡内部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14至15世纪间的城堡主人、历代安茹公爵修建的居住区和行政区,这组建筑独据堡垒的西北方位,围绕领主内院伫立着,与要塞的军事区相隔离,在当时既是公爵的寝宫又是行政中心。

小城堡

小城堡(Le Châtelet)是领主内院的入口,建于15世纪,城堡的四角上锥形的尖顶分外别致。

小城堡(Le Châtelet)是领主内院的入口。(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小城堡(Le Châtelet)是领主内院的入口。(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领主内院

领主内院(la cour seigneuriale)位于堡垒的西北角。环绕在其周围的建筑群是由历代安茹伯爵和安茹公爵于公元9至15世纪间陆续建造的,此外,还有20世纪建的的《启示录》壁毯长廊。

领主内院(la cour seigneuriale)(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领主内院(la cour seigneuriale)(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王族寓所

王族寓所(le logis royal)由安茹公爵路易二世在14世纪重新建造,由两间个大厅组成。统治昂热的最后一任安茹公爵热内在大约1450年间加建了北部长廊,贯穿王族寓所的两个大厅。这座寓所高达三层,在北墙外部由旋转楼梯相连通。

在底层布置有四个模型,展示了昂热城堡9世纪至18世纪的风貌。一层是热内公爵的套房所在,靠近小教堂那里的绘画室是他学习的地方,寝室和会客厅位于西侧。这些房间保留了原先的装潢,从墙上绘画的花草图案,到斜削的高窗(开口于内墙,用于间接照明,由于位置较高,可保护主人隐私),都可以领略到昔日王族寓所的风貌。

这座寓所的所有房间原来都是配有壁炉的,现在依然可以在墙上找到它们的痕迹。寓所的三层是给公爵夫人使用的。

在2009年,王族寓所的顶部曾意外遭受火灾,有400平方米的屋顶一度被完全烧毁,后来得以修复。

王室寓所(Le Logis royal)及礼拜堂(la chapelle)面对领主内院的一面(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王室寓所(Le Logis royal)及礼拜堂(la chapelle)面对领主内院的一面(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礼拜堂

礼拜堂(la chapelle)大约于1410年由安茹公爵路易二世和其妻“约兰德的阿拉贡”(Yulande d’Aragon)建成。这座礼拜堂以其单座中殿的型式、昂热式的拱顶(圆形的哥特式拱顶,由交错的尖形拱肋组成)及带暖气的私人祈祷室而著称。

礼拜堂(la chapelle)及王室寓所(le logis royal)背对领主内院的一面(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礼拜堂(la chapelle)及王室寓所(le logis royal)背对领主内院的一面(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城墙及内部

磨坊塔

磨坊塔(La tour du moulin)以顶部曾有一个风车驱动的磨坊而得名。这座塔是城堡内唯一一座保留原始高度(约40米)的塔。如今,是游人登高远眺的必经之处,古城、古堡和塔西紧邻的曼恩河美景尽收眼底。

磨坊塔(La tour du moulin)是城堡最高的塔楼,保留原始约40米的高度。(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磨坊塔(La tour du moulin)是城堡最高的塔楼,保留原始约40米的高度。(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巡视回廊

巡视回廊(Le chemin de ronde)位于城墙顶部,修缮于16世纪末。当时,塔城比城墙高出有十多米,在顶部建有板岩砌成的锥形哨亭,后来这一批尖顶被推平,城堡主人在城墙内修整铺设了巡视回廊,必要时还能在上面建设火炮。

城堡花园

城堡花园包括一片葡萄园和一座空中花园。葡萄的种植采用以板岩支架作支撑的传统方法。空中花园里汇集了中世纪常见的植物:各种药用作物、染料作物和香氛草本植物,以及《启示录》壁毯中出现的植物。

内部花园(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内部花园(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领地大门

领地大门(La porte des Champs)最初曾是城堡的入口正门,由两座高塔和复杂的防御系统构成。在平台上可以看见一个被铁格子封住的洞口,就是过去的投石洞。

领地大门 (La porte des Champs),在平台上可以看见一个被铁格子封住的洞口,就是过去的投石洞。(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领地大门 (La porte des Champs),在平台上可以看见一个被铁格子封住的洞口,就是过去的投石洞。(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领地大门的内厅

走进领地大门,进入其内厅,可以看到1370年至1384年间安装的防护城堡用的铁栅门,至今一直留存在原处。稍远处还设有第二个投石洞。另有一个铁栅门和木制大门已经不复存在。

总督府邸

总督府邸(Le logis du gouverneur)建成于18世纪,保留了原汁原味的15世纪板岩塔楼楼梯,是城堡内最古老的建筑。

总督府邸 (Le logis du gouverneur)(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总督府邸 (Le logis du gouverneur)(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古老遗迹

伯爵宫

伯爵宫位于城堡的西面,在9至12世纪之间被历代安茹伯爵多次整修,保留至今的只有接待大厅(La Grande salle)的几面墙和圣罗德(Saint-Laud)小教堂的墙壁。

古老的接待大厅(La Grande salle)残存的墙壁(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古老的接待大厅(La Grande salle)残存的墙壁(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考古区域

考古遗迹显示,昂热城堡地区最早的人类遗址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公元前4000至2500年的史前时期):考古学家在城堡下发现一座直径15米并有一条通道和5间墓室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墓穴(石塚)。石塚深处有两间罗曼艺术时期的隔间:左间有一个烟囱和废水排放渠道,右间嵌在厚墙中的管道可为上层的房间供暖。

备受瞩目的《启示录》壁毯

《启示录》壁毯的一幅,展示了“七天使吹七号”场景之第六号吹响后,出现的骑兵与马,马的头好像狮子头,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出来,杀了人的三分之一。(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启示录》壁毯的一幅,展示了“七天使吹七号”场景之第六号吹响后,出现的骑兵与马,马的头好像狮子头,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出来,杀了人的三分之一。(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启示录画廊

呈L形的《启示录》画廊,坐落在城堡西北角领主内院的一隅,于1954年在被摧毁的楼群遗址处建成,用于向公众展示壮观的艺术杰作《启示录》壁毯。画廊在1996年经历了一次修缮,能为壁毯提供更理想的保存条件。

非凡的传世杰作

《启示录》壁毯长约100米,宽达4.5米,观众无不为其规模所震惊,但壁毯刚织就的时候更令人印象深刻:由6组长23米、宽6米的长挂毯组成,每组包含一幅大型人物画面和两排各7幅不同场景的画面,总长度超过140米,是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织挂,也是现存长度超过百米的挂毯装饰中历史最悠久的作品。

1375年,安茹公爵路易一世(Louis I of Anjou,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弟弟,法国王室安茹支系的始祖)订购了这幅艺术杰作。挂毯的编织投入了可观的财力和技术资源,制作过程耗时7年,以纯羊毛为质地。

提供画稿和大样图的宫廷画师让‧德‧布鲁日(Jean de Bruges)想必是受《启示录》手抄本中彩色装饰画的启发,在色彩处理和画面构成上大胆运用单色或花卉背景突出宏伟的人物画面,构图清晰,场景惊心动魄。

流传历史

1400年,路易一世的儿子路易二世与“约兰德的阿拉贡”(Yolande d’Aragon)成婚之时,《启示录》壁毯悬挂在阿尔勒(Arles)总主教府,时人惊叹于壁毯之精美。1480年,最后一名安茹公爵热内将壁毯传给了昂热大教堂。

18世纪末,人们认为《启示录》壁毯已经过时了,壁毯因此遭殃。19世纪中期,人们重新认识到壁毯的艺术价值,对其进行了修复。1954年,军队撤离昂热城堡,壁毯也重返诞生之地。

该挂毯经过了彻底修缮后,目前收藏在一个专门建造的画廊里,以确保在理想状态下收藏并开放参观。

绘画主题

壁毯展示了《新约》圣经最后一章圣约翰的末日预言,即《启示录》所描绘的场景。此章于公元一世纪写成,讲述了圣约翰在拔摩岛所见到的异象——末世人类将要面临的重重天灾,病疫,战争,善与恶的对抗,万王之王带领天众战胜邪恶,以及最后的大审判,然后神将一切都更新,新天新地的出现。

壁毯的创作也映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背景:英法两国冲突接二连三,导致了1337到1453年间的百年战争,当时战争如火如荼,劫掠横行,饿殍遍野,瘟疫蔓延,饥荒不断,时人焦虑而恐慌。

责任编辑:德龙

相关新闻
法国昂热城堡(上)
【飞向欧洲】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组图:韩国仁川樱花公园 花海美不胜收
组图:一览意大利名胜古迹 个个经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