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十三岁荀灌冒险突围搬救兵

作者:吉光羽

酌古鉴今。(晓韵/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366
【字号】    
   标签: tags: , ,

陶侃作战以智诚取胜

西晋时期(纪元265-316年),杜弢(读陶)本是蜀郡(今成都)的一个小官员,当时调到荆州做事,因他很有才学,名声也大。就带着一批流民在荆湘一带往来打游击,成为反抗晋朝的一个首领,跟荆州的晋朝州郡官员们展开了抗争,

当时晋朝新上任的荆州刺史名叫陶侃。陶侃早先曾与杜弢作战打了败仗。这回交手他改变策略,采用了分化瓦解的战术。

杜弢派出大将王贡去向陶侃挑战。这王贡本是陶侃手下的一位参军,因为和陶侃不合,一气之下投奔了杜弢。这回对阵之际见到自己的老上级,王贡有意想气气他,把两只脚高高地搁在马背上,表示对他满不在乎。

陶侃的态度温和诚恳,也不急于应战,只是讲了一些杜弢当流寇盗贼,成不了大事的话 。然后问道:“卿本佳人,何为随之?天下宁有白头贼耶!”意思是说:难道你一辈子都要作个盗贼到老吗?

王贡一听觉得有理,立即把双脚从马上放下。陶侃一见他能被说动,便知道有希望以智诚取胜了。

第二天,陶侃派使者带着自己的一绺头发交给王贡。古时头发代表头颅,割头发象征砍脑袋,这是“刎颈之交”的意思。王贡见陶侃如此诚恳的行为,便投降了。陶侃以诚智感召对方,大获全胜。

杜弢经此变故,部属东奔西散,他自己也连夜逃走,结果死在路上。

十三岁荀灌冒险突围搬救兵

晋怀帝永嘉年间,杜弢的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杜曾,曾把晋朝的宛城围得个水泄不通。当时宛城的晋朝守将名叫荀崧。他看到在战斗中宛城内的军队大批阵亡,粮食也快吃光了,形势岌岌可危,想派人到襄城去求救兵。

荀崧召集将士们讨论办法,竟没有人敢挺身而出。也难怪,大家都饿得精疲力竭,又如何承当突围冲杀的重担?荀崧悲愤到病倒了,病情不断恶化。

他有一位小女儿名叫荀灌,这时才满十三岁。眼看父亲愁病交加,瘦得皮包骨头,心里十分不安,就向父亲询问原因。荀崧哪愿把这么严重的问题向小女儿说出来,让孩子跟着烦恼?只是唉声叹气,却不说话。

在荀灌一再询问下,荀崧只好坦白告知:“女儿,可惜你不是男子!如今城池快要被攻破了,我想派人突围到襄城去求援。可军士们都有气无力不敢出城, 看来只有坐待灭亡了。爹爹能不着急吗?”

荀灌从小跟随父亲在军中,小小年纪武艺也十分了得,暗地寻思:“生死关头,总不能坐着等死吧!好在我平时练过武艺,应当替父亲分忧解愁。万一死了,舍身为国也是值得的。”

荀灌遂志愿出城求援。荀崧开始不同意,后来女儿多次恳求才答应了。荀灌挑选了几十名体力尚健的战士,趁更深夜静之际悄悄出城,从包围圈的空隙中钻了出去。等到敌军发现追来,为时晚矣!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荀灌到达襄城见到太守石览,向他说明了宛城的情况,请他发兵救援。

石览是荀崧的老部下,他被只有十三岁的荀灌的英勇行为深深感动,当即和豫章太守周访联手共同发兵击退杜曾,援救了宛城的城池和军民。

(均据《资治通鉴》)@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主如果讲求道义,那么百姓就会心服口服;如果全国百姓都讲求道义,那么敌国也不敢来攻打了啊!
  • 悠悠苍天!在中国百姓心中 ,那些能够为民请命的人,就是他们的保护神!
  • 向敏中作为一名法官,对罪犯已然供认不讳的罪行,不予采信。而是讲求证据,并能够做到尽心竭力探求事实真相,耐心细致地为僧人平冤洗辱,真是功德无量,不愧为断狱官的楷模!
  • 李世民一再强调说:“人死了就不可能再生,用法一定要宽简。”“若刑罚不当,杀错了人,怎样追悔都不能使人再活过来。”
  • 当时,官场积弊颇多,地方官以土特产“孝敬”上司,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有一次郡守下帖让合州送鱼。于成龙很不以为然,慨叹上书,讲:“民脂膏竭矣!无怜而问者,顾反乃乐鱼,且安所得鱼乎?”
  • 若夫闻誉而喜,闻毁而戚,则将惶惶于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为君子?
  • 杜佑花费了三十多年时间,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专书《通典》。《通典》共二百卷,体大思精,包罗宏富。写作方式和结构开创了我国史书编纂的新体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杜根说:我当时的确是九死一生啊!附近的朋友我也想到过,可是一旦暴露,灾祸就要临头,连累他人。我宁可死,也不愿意连累别人。宜城山中人烟稀少,牵扯不上任何人,忍耐十五年,是从长远打算啊!
  • 我听说圣明的天子,是把财富藏在四海之内的老百姓家里。这叫藏富于民。您藏富的地点不对,不发生天灾,也会发生人祸。现在没有发生人祸,只是发生了一点天灾:烧掉一个库房而已。这不是很幸运、很值得祝贺的吗!
  • 楚文王重病将死,对大臣们说:管饶动不动就顶撞我,抗拒我,跟他在一 起非常不舒服,不见面也不会想念他,但我知道他真的是治国的人才,你们要赶紧找他入朝来,我要将政事交给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