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老店:“嘉湖粽”60年滋味不变

人气 12345

【大纪元2016年06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梁珍香港报导)又到粽子飘香的季节!虽然现今粽子品种众多,但传统老粽依然最受欢迎。上世纪大批国人逃难到港,也将各自的传统厨技传来香江,包括各式口味的粽子亦相当普及。不过,对口味刁钻的上海人来说,最受欢迎的当属“嘉湖粽”。而香港最正宗的“嘉湖粽”非市面上超市买到,而是隐居在屋村、全手工制作,67年味道不变的老字号“嘉湖粽”。

每到端午节前约10天,位于石硖尾南山村南丰楼的“嘉湖粽”老店,就会关门忙包粽,除了接订单外,不做其它生意。

采访当天正好是他们关门包粽的第一天,订单已经下到6月6日,还不时有人走进来订粽。嘉湖粽第三代五姐弟、加上店内工人等10多人,忙个不停,从浸粽叶、浸米、配腩肉、咸鸭蛋、包粽等,工序需时至少7、8小时。

猪肉贵两成 嘉湖粽不加价

虽然现今百物腾贵,特别临近端午节,相关材料水涨船高,但嘉湖粽今年没有加价。大家姐区爱霞解释,“猪肉加了两成,以前的红豆就几块钱一斤,现在十几块起跳。但材料都是我下了订单才加价的,发的订单也来不及重印,所以我还是按照旧价给顾客。”

“嘉湖”两字取自嘉兴、湖州之意,而那里的粽子也是江浙一带最出名的。粽子外形似长枕头,和四角锥形的广东粽,无论是口感或外形均不同。他们的嘉湖粽一共14个品种,从最便宜的红豆粽(28元)、猪油豆沙粽(43元)、到蛋黄腩肉火腿粽(108元),价钱不等,丰俭由人。区姐说,最贵的品种原本是顾客私下订,但因为要的人多,“想试新口味”,今年首次推上订单,反应不俗。

真材实料保持60年的传统味道

至于“嘉湖”粽的起源,区姐说,因外婆是上海人,原本包来给自己吃的,“谁知她打麻将时,那些麻将友说好吃,不如拿出来卖,所以才慢慢做起来的。”现今已注册商标。虽然外面很多店也卖嘉湖粽,但区姐强调他们是真材实料,全手工制作,不含防腐剂,而且最重要的是,60年口味没有变过。

“传统的味道吃下去感觉会有层次感,太花俏是不太好的。猪肉粽就是猪肉粽,豆沙粽就是豆沙粽,不会像外面一样,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最重要的是用料靓。你每样东西都要用好的,将新鲜的猪肉给人吃而不是急冻的,米要拿靓的给人吃,酱油要用好点的,所有配料都是好的,那人家一吃下去就会知道你的东西好不好了,这是骗不了食客的。”

肥肉融米香 需特定猪肉

虽然他们家的粽子较外面贵,但订单源源不绝,包括陈方安生、周润发等都是座上客。而且小店至今仍保持古老的人写订单,客人亲自来下订,订好时间再来取。区姐说,客人愿意帮衬,爱的就是这份真材实料,没有偷工减料的长情味道,而且人手制作,吃的口感都不同。

“你今天下了订单,订了个日子明天要取货,我今天就会帮你做,我半夜就出炉,我的粽子全部都新鲜,没入过雪柜的。而且人手包,松紧度,给人吃下去的口感一定是不同的,机制粽子的话就肯定是硬邦邦的了。”

但要保持传统味道,在现今机械化的社会,越来越难。区姐举例说,上海粽喜欢放肥肉,“要煮5个钟头,油香融入米里面,那样才会香滑。”但现今猪肉都吃瘦肉精,肥肉少,“要提早和肉贩说好,订好肥肉”,然后去肉皮红丝,慢慢剪好成为一条条短短的肥肉条,“都是功夫。”甚至腩肉也要精心配比,肥瘦均匀,才好味道。咸蛋是特别加大的,而且人手剥蛋,捞蛋黄出来冲水的,“所以咸蛋特别大。”

现今传统老店生存难,区姐所幸小店开在屋村,属房屋署的产业,租金涨幅尚能接受。如果是领展商场,或者其它的市区小铺,估计在高租金压力下也要关门。区姐指,下一代不愿接手,现今只能捱下去。但也不愿意将品牌卖给他人,“始终是祖先的招牌,要守住。做到退休为止。”

她一直谨记外婆的教诲,本分地守住老店,就如同做人一样,靠的是诚信。“外婆教我:要把好的东西给别人吃,才有客人会回来的。生意能做多大就多大,总而言之,东西要人家吃得好,不要说随随便便的。”

区姐示范吃正宗嘉湖粽

吃嘉湖粽是很简单的,你先吃一口原味的,之后吃点酱油香味,然后还吃到肉香味,然后你可能撒点糖,再试一下另外的味道。

可以配一杯茶来吃,可以每晚都吃嘉湖粽,不会吃厌的。◇

责任编辑:杨亦慧

相关新闻
端午节: 新潮传统林林“粽粽”
组图:端午节 香港划龙舟比赛
端午习俗历久不衰 传统粽盛载古人智慧
中秋临近 饼店开足马力做月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