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费超400元可获25%补贴

施政报告推多项社福措施 政党民团认为仍有不足

人气 73

【大纪元2017年10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莫森综合报导)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以大量篇幅谈及不同的改善民生措施。当中最受关注的是推出“免入息审查的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估计会有超过200万市民受惠。

早前有消息指,在施政报告中会有措施补贴市民的交通开支。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推出“免入息审查的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为每月公共交通开支超过400元的市民提供25%的补贴,补贴金额上限为每月300元,估计会有超过200万市民受惠。计划无须申请,涵盖港铁、专营巴士、专线小巴、渡轮及电车。政府目标在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拨款后的一年内落实计划。

若市民每月交通费为1,000元,扣减400元后,政府会补贴余下600元的25%,即150元。消息指政府会透过Android 应用程式,将补助的金额以增值形式加入八达通中,市民亦可透过港铁车站内的“特惠处理站”或八达通服务站办理。现时港铁设有“全月通”及“都会票”,只要原先的交通费超过400元,同样可以受惠,补助金额需在三个月内领取。

更新在职家庭津贴计划

林郑在施政报告中推出多项民生措施,称希望可以做到“无微不至”。政府去年5月推出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政府决定将计划扩展至一人住户,并改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计算入息限额。新计划下一个有2名合资格儿童的4人住户,如果月入19,000元或以下,而该住户的总工作时数达每月192小时,可获得的津贴为3,200元,较之前增加23%。政府预计在明年 4月1日实施新计划,并易名为在职家庭津贴计划。

争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联席表示,他们一直争取增加一人家庭申请、调高入息限额、合并工时等措施改善现时的低津政策。乐于见政府作出有关改动,让更多有需要家庭能够受惠,但认为仍有其不足之处。低保联指,现时基层的散工化情况严重,开工不足、长期兼职的工友为数不少,认为工时要求维持每月144小时,门槛过高,令他们得不到保障。建议取消192小时工时线,并降低工时门槛至72小时,即以144小时及72小时工时线取代192小时及144小时工时线。

特殊儿童长者服务零轮候

政府又会投放额外资源,加强社区和家居照顾服务,照顾长者及离院病人。又会为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例如患自闭症、过度活跃症、或有语言及读写困难的幼儿,提供学前康复服务。计划在未来一年,将幼儿学前康复服务名额由3千个增加到7千个,及将“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由3千张增加到6千张,目标达致“零轮候”时间。

民主党立法会议员邝俊宇认为,林郑月娥未有回应安老及复康院舍的轮候时间长的现况,一方面指称要做到“零轮候”,但却未能承诺令现时近3万7千名轮候资助安老院舍的长者“零轮候”,亦未有增加政府资助宿位及推行措施提升私营院舍质素。

工党则指,“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的共同付款机制是变相经济审查,如果长者不够钱,在市场上找到的服务,无论质素或数量都会较差。质疑政府企图以市场解决安老问题,推卸安老责任,又批评林郑无视现有资助服务长时间轮候的问题。

此外,政府又会为患有不常见疾病的人士提供支援,包括扩大援助项目的资助范围,及就特定药物治疗提供资助。如果医生认为合适,经过专家小组审批,可以使用一些未在香港注册或不是原本注册用途的药物。

工党认为以上措施并不足够,政府应拨出更多财政资源,包括成立200亿的基金,为癌症及罕见病人者提供药物资助,并缩短药物审批的时间。

交通费超400元可获25%补贴

民间指未订长远灭贫目标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表示,欢迎林郑在施政报告中表示主动回应市民置业、人口老化等问题。但认为林郑未有就处理贫穷问题订立灭贫指标,亦未有为应对人口老化及社会发展,订立完善社会福利服务的长远规划目标,令基层及香港市民均难以从施政报告中掌握未来香港社会发展的愿景及图像。

民阵认为,报告只是对“弱势社群的小修小补”,仅提及对罕见疾病的支援、低收入家庭津贴的改良、长者生活津贴的优化等福利政策,但回避涉及到社会公平分配的政策,例如税率上调的累进利得税、标准工时与全民退休保障等等。◇

 责任编辑:昌英

相关新闻
消息指政府或用港铁股息补贴交通费
特首施政报告前夕民团表诉求
忧施政报告加辣 二手成交续减
香港医改修订草案达初步共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