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的“庐山真面目”之五

毛泽东诗词宣扬暴力 为文革武斗输注能量

作者:陈峰

人气 562

【大纪元2017年11月29日讯】五、宣扬暴力 为文革武斗输注能量

看遍所有毛诗词注家的评语,众口一词称毛诗词之“豪放与气魄”前无古人。其实,所谓毛诗词的“豪放与气魄”,一是体现在他“无法无天”,二是体现在共产党宣扬的斗争哲学。因此,在毛诗词的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狂妄性、战斗性、鼓动性等等内涵。如果把这内涵与毛的政治运动嫁接,血腥与暴力由此而发生。1966年—1976年文革十年间,作为毛著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诗词受到广泛追捧,并在武斗中派上了大用场。全国无以数计的造反派组织的名称,许多就来自“毛诗词”。如:我自岿然不动战斗队、倒海翻江战斗队、枪林逼战斗队、长缨战斗队、长征战斗队、红旗造反团、东江纵队大渡河突击队等等。

文革时大打派性仗,各派组织经常举行誓师大会,发言稿开头都得引用几句毛诗词给自己壮胆,如:“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狂魔让寸分”等。当时因江青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引发全国性的“全面内战”。在追悼死者的大会上,“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的诗句也经常被引用。

重庆市沙坪坝公园西南角,有一个“红卫兵墓园”,是全国仅存的一座武斗罹难者墓园。这里埋葬着超过400名文革武斗死难者。当时死难者的尸体都要穿好军装,戴了毛像章和红卫兵袖章……墓碑主体题字多为模仿毛体狂草:“死难烈士万岁。”“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能丢;可挨打,可挨斗,誓死不低革命头。”单个墓碑,多刻有毛的诗句,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等。

1966年8月24日,当代著名作家老舍,饱受造反派毒打摧残与揪斗羞辱,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拿上一本《毛诗词》就出去了。”“老舍出门后,就一直往北走,走到太平湖边,坐在那里读起了《毛诗词》。整整读了一天,天黑以后,他头朝下、脚朝上投进了那一汪平静的湖水。”“那本他带出去的《毛诗词》还漂在水里没有沉下去。”

文学巨匠老舍先生的死,实在令人惋惜!而他死前“读起了《毛诗词》”这个情节,也很耐人寻味:不知道他是想用毛诗词坚定自己必死的决心,还是他想借助毛诗词打消赴死的念头而适得其反。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是被毛的造反派红卫兵斗死逼死的,而造反派红卫兵都从毛诗词中吸取过造反和整人的血色能量。

六、微词刻薄 谤贬孔学

1973年8月,毛诗《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有这么两句:“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这是毛写给郭沫若的一首诗,是他的最后一首咏史诗,也是他一生最后一首诗。这首诗之所以写给郭沫若,是因为郭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写的《十批判书》,称赞孔子“是顺应着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潮流的”。毛不赞同这个观点。如果只是不赞同倒也无大碍,但他骂孔子的儒家学说为“秕糠”。

不了解孔子多伟大,就不明白毛有多荒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音zōu yì)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教始祖。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弘扬仁政理念。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子的学说和思想,以“仁”为核心。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精髓,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宝典。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精神,是普世价值,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秩序和制度,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毛为什么将孔学比作秕糠?坊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毛喜欢读书,读什么书都感到快乐,唯读孔子的《论语》不快乐,不仅不快乐,每读一次,就便秘一次,尤其延安时期夜读孔子后如厕,都极端痛苦,于是对孔子深恶痛绝。另一种说法是,孔子自比凤凰,这是传说中最华丽的大鸟,与他周游列国、政治主张不被采纳的形象格格不入,毛觉得老孔太过矫情。

坊间传闻,我们姑妄闻之。其实,毛跟孔子过不去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孔子的学说“仁、义、礼、智、信”是人间正道,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毛信奉的共产主义、斗争哲学是歪理邪说,只能害人、毁家、误国、乱中华。由此看来,毛读孔子不舒服,也在情理之中。据毛远新回忆毛的话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 1974年1月18日,毛批准转发《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批林批孔”运动由此开始。

中共在宣传资料中,大肆诬蔑孔子:“克己复礼”,是孔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复礼”就是复辟。“克己”是手段,“复礼”是目的。周礼,是奴隶主用来压迫奴隶的吃人“王法”,孔子要恢复它,就是要恢复奴隶主的残酷统治。

批倒批臭孔子的儒学还嫌不够,还要把孔子墓挖掉方能心甘。“文革”开始后,毛的文革干将康生,把北京造反派的头头谭厚兰找去,指使她去曲阜孔庙造反。康生说:“我想了三天三夜,画了一张那里的印象图。”康把图交给谭厚兰,并搁给她这样一句话:“到那里,该砸什么就砸什么。”

1966年11月7目,谭厚兰率众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集会,誓师捣毁“孔家店”。谭厚兰带领二百余名造反派,到达曲阜后,联合当地造反派成立“彻底捣毁孔家店革命造反联络站”,召开了捣毁孔庙万人大会。从11月9日至12月7日,他们共毁坏文物6000余件,孔子塑像被毁,同时烧毁古书2700余册、字画900多轴,毁坏石碑千余块。“战绩”很快报告给了中央文革小组。11月11日,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当即指示:“孔庙、孔府、孔林不要烧掉”,但“孔坟可以挖掉”。

“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笤帚不倒,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红卫兵齐声背诵“毛主席语录”后,开始挖掘孔子墓,为了更快地掘开墓穴,动用了现代化的雷管和炸药。掘得孔子骨骸示众后,遂焚毁。著名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大碑碎断几截。孔氏后人的一些墓也被掘,孔子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的棺材被打开后,暴尸于众。

毛之所以作这首意境、手法都不同从前的七律,并非是要跟诗友郭沫若过不去,而主要是借题发挥,用诗的形式表达他的政治意图。通过批林批孔,毛的政治意图确实达到了。也许下面这两段与此相关的网文,能告诉我们毛伤孔子有多深,误导国人多厉害:

其一:山东省提出“山东,孔子故乡,文明山东”的宣传口号,中宣部没有批准。后来改为“好客山东”,作为宣传山东的主打语。

其二:“少年时是批林批孔过来的,批判孔夫子的作文还是范文,文中称孔子为孔老二。少年的教育还是影响了我,相信中国落后挨打就是孔孟理论害的。到现在去爬泰山,绝不会顺道去访孔府,这就是儿时教育的厉害吧。”#(未完待续)

(大纪元首发)

责任编辑:张宪义

相关新闻
严家伟:毛泽东《咏雪》当年曾被民间痛批
毛泽东的大饥荒  纪录片揭密人吃人惨状
毛泽东诗词的“血旗情结”
毛泽东诗词“蔑视祖宗 自认风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