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一年调控 京楼市成交量减半 房企抱团拿地

人气 1816

【大纪元2017年12月23日讯】多家房地产机构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中旬,北京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双双“腰斩”,而房企面对北京越来越严厉的卖地条件,抱团联合拿地的企业越来越多。

据21世纪经济报导12月23日报导,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截至12月20日,2017全年北京新房已网签28,749套,较2016年同期下降49.8%。同期的二手住宅网签131,761套,同比下降50.3%。对比历史数据,今年北京的新房成交规模极有可能创下历史新低。

商品房成交金额同比也近乎减半。中国指数研究院预计,今年北京市商品房将实现成交金额2760亿元(含自住型商品房)。相较2016年北京市商品房近5000亿的总成交水平近乎腰斩,甚至比2015年也下降了21%。

楼市价格方面,据中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下滑0.3%;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为70大中城市之首,同比下降0.9%。

业界普遍认为之所以北京楼市今年萎靡不振,都是调控措施所致。

北京市在今年3月17日带头在大陆开始升级对楼市的调控,3月26日,调控再次升级,然后又陆续推出了多项楼市调控措施,对楼市的调控严厉程度在大陆各大热点城市中名列前茅。这些措施包括:提高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至60%,首套房认定标准恢复至“认房又认贷”,上调房贷利率等等。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表示,今年受到预售价格管制以及商办限售政策的影响,北京住宅市场的供应骤降,月度开盘项目数量仅在10个左右,最少的10月份仅5个项目入市。到了年底,这一情况也并未改善,12月仍将以10个项目的入市量收官,使得全年供应在冷淡中落幕。

北京某知名房地产项目负责人表示,北京限价政策使单价超过8万元人民币/平米的项目寥寥无几,很多项目都延缓了入市。

报导称,“3·17新政”出台后,部分二手房因被认定为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从4成骤增到8成,按照北京的房价水平,这相当于几十万至上百万不等的成本。这也导致很多在途交易中止。加之北京二手房交易中,约八成为“连环单”。一单交易的中止,往往引发数单交易受到连带影响。所以造成二手房也低迷。

另外,因为今年北京当局卖地时除规定最高限价外,很多地块还对销售价格进行限制,并增加自持比例。这使得今年北京诞生多宗全部自持的地块。

这种设置导致进入北京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小房企几乎没有拿地机会,即使是大型房企,也为了分担风险而组成联合体。北京2017年销售金额排名前五的项目,全部为联合开发。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未来在调控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北京楼市的集中度仍将继续提高,优势开发商、优势项目将成为市场主力。数据显示今年北京市场前十名开发商的市场占有率将达49%,而在2016年,占有率仅为35%。#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北京楼市大逆转 有楼盘降价400万
北京楼市全面降温 二手房房价成交量大降
调控后 北京楼市买卖双方胶着 中介关门
仅9个项目入市 北京楼市“金九”开局暗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