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只重都更不重文资 台学者:文化是价值非价格

人气: 8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7年12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湾台北报导)对于台湾以经济开发、都更为主,不惜破坏文化资产做法,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助理教授萧文杰认为,可利用文化资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或以文化资产带动地方经济,文化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可惜没被看到。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系教授林崇熙表示,以经济开发为前提不是坏事,只是经济开发与文化保存并未对立,应相辅相成。

萧文杰指出,目前对文化资产的处理都是以经济为导向,不惜破坏文化资产,把老街建筑物拆掉,没有考量后代。

又如宜兰县南澳乡汉本文化遗址,当地居民只剩这项文化资产,文物却不做就地保存,得离开家迁移到南阳博物馆,博物馆离汉本非常遥远。

当地居民只能每天面对和平发电厂,没有希望、未来。如果汉本文物能留在当地,就能串连海滩、澳花部落,形成一个经济体,可这经济体没有被看到。

艺术家李梅树1947年重修新北三峡祖师庙。萧文杰说,文化资产附带经济价值。李梅树看到三峡蓝染、茶叶、木炭等产业不行,势必走向萧条,三峡若有好的艺术作品在,会带回观光客。

三峡老街1988年指定古迹身份,1989年因当地居民主张都更反弹太大而废掉古迹身份,改用类似鹿港历史风貌方式保存至今。若当年三峡老街拆了、三峡祖师庙继续“乱搞”,三峡会有观光吗?林安泰古厝迁离台北市大安区,原地已经都更两次,只看到价钱,没看到价值,“文化价值不能用钱计算。”

萧文杰到画家陈澄波当年绘画的花莲沿海路景(陈澄波作品《东台湾临海道路》)一游。萧文杰指出,当年景观非常好,现在却是水泥厂进驻,人烟稀少。怎么没想到靠艺术行销,让当地居民有生意做,现在把好山好水挖走,也把金鸡母杀掉。

淡水红楼1895年兴建、1899年落成,不具文资身份,由民间出力保存。(淡水红楼_alcuin/Wikimedia Commons)

新北淡水红楼与1992年拆除的淡水白楼齐名,2000年整修后变身为餐厅与艺文馆。萧文杰提到,淡水红楼没有文化资产身份,是民间出力保存,淡水红楼的保留,带给当地很大经济利益。

反观淡水白楼,当年被拆掉(改建公寓),白楼周边居民很羡慕红楼所带来利益。这跟眼光、远见,还有规划有关。

“各地的是观光非常重要号召”,林崇熙表示,台湾每到寒暑假一大堆人出国,旅行社的行程80%~90%都会加上世界遗产或当地重要古迹,如印度泰姬玛哈陵等。台湾人每次都出去看人家的古迹,回来都不看自己的古迹。

林崇熙也指出,文化保存会是协助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块。嘉义民雄远东机械公司,进入行政大楼右手边就有一台非常古老的机器,那是老董事长庄俊铭创业使用的“起家”机器。

当时二次大战刚结束物资很缺乏,老董事长用那台机器把日军留下的汽油桶横切成条,做成脚踏车轮框,他就是靠这起家的。那台机器是他们公司的文化资产,凝聚向心力之外,也提醒所有员工学习老董事长的精神,在艰困时要发挥创意,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旻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