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创新带动经济成长 改善所得分配不均

创新为促进经济成长的必备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图为2016年10月25日由工研院、高雄市政府、高医大合作的“南台湾跨领域科技创新中心”揭牌(李怡欣/大纪元)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7年02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庄丽存台湾台北报导)目前政府经济政策的三大主轴为“创新、就业与分配”,冀以达到永续发展为目标,也即经济须藉由创新带动成长,进而提高就业与改善所得分配,但也有人认为,创新与分配是相互有予盾,创新不利解决分配问题,创新为促进经济成长的必备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台湾目前处于世界经济论坛(WEF)定义的创新驱动阶段,要重视创新不足及所得分配不均问题,我国创新不足的原因,包括关键技术仍仰赖进口,导致技术自主性受限,我国技术贸易呈现逆差,技术贸易收入相对支出比率远低于日、英、美等国。加上我国基础研究比例不及一成,无法支持前瞻性或关键技术的研发,台湾专利集中,且以制造改良为主,缺乏关键技术,附加价值创造力不高。

政府积极推动五加二创新产业政策,定期检讨政策落实成效,促进新产业的开发与产业转型,政府扮演创新发展的火车头,除由国发会基金匡列新台币1千亿元成立“产业创新转型基金”,以增加新的工作机会。但须注意法规调整与松绑、人才引进与培养、资源配置的调整、系统整合的导入等外部环境的配合,创造新商业模式与服务,扩大内需市场。

政府整合资源 协助产业转型

台湾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基础研发能量不足,宜由政府担任整合资源角色,协助传统中小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提高服务生产力与附加价值,政府透过法令及基础建设环境优化,避免创新产业不公平竞争造成的所得分配恶化,使资源更有效率运用,也可强化传统企业创新意愿。

另外,政府可透过诱发机制,例如提供早期种子基金、育成服务、补助经费与租税减免等,使企业投入创新活动,扩大民间投资与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引导民间充沛资金投入创新发展,例如设立“产业创新转型基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要强化技术导向的教育改革,以培养符合新技术的人力需求,重塑多元高等教育,重视基础及技职教育,避免产学落差,降低创新可能带来的分配不均问题,需搭配各项配套措施,例如,技职教育为企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政府宜鼓励技职走向专业化和区域产业结合,以应用研发及职业专业技能为重,将创意点子技术化。

此外,还要强化社会福利等,因为台湾的赋税负担率偏低,限缩政府施政空间及对弱势族群的照顾,而减税措施,包括两税合一、遗赠税调降等,多嘉惠富人及资本利得者,恶化所得分配,与国际相较,虽台湾收支转(包括租税、社福措施)改善所得分配不均效果小,政府仍应持续强化各项移转收支措施,改善所得分配。

政府须持续推动社会福利措施,例如加强照顾弱势,扩大社会救助,例如低收入户生活补助、敬老福利生活津贴、老农年金、国民年金及补助健保费等。健全社会安全网,对于因创新而被迫转职到更低工资工作的劳工,政府应提供覆盖范围更广的工资保险,对于雇用被迫转职劳工的雇主,政府应提供工资补贴。

创新为促进经济成长的必备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图为2016年12月3日在高雄科工馆举行的客家产业群聚创新计划发表研发成果。(杨秋莲/大纪元)
创新为促进经济成长的必备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图为2016年12月3日在高雄科工馆举行的客家产业群聚创新计划发表研发成果。(杨秋莲/大纪元)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