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斯移民故事】昔日越南难民讲述成功之路

人气 22

【大纪元2017年03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林达澳洲珀斯编译报导)尝过险恶的海上逃难和初到异乡的孤苦无援,一名曾经一无所有的越南难民,如今在西澳拥有四家生意。

据澳广网报导,黎海恩(音译,Hien Le)55岁,1982年,她把所有的行李打包,装在一只6米长的渔船里,和丈夫以及另外12个人在海上漂荡了6天6夜,逃离了战后共产主义的越南,到达菲律宾,最后转抵澳洲。“我不想再多提(海上逃难的经过),那是很悲伤的经历。但是,我现在很愉快,正是那个逃离带来了我如今的生活。”她说。

窘迫的第一晚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西澳南部的港口城市班伯利(Bunbury),黎海恩在自己开的面包房为客人端上咖啡。

谈到当年来到珀斯的第一晚,黎说非常窘迫。那是个冬天,因为无人接应,他们不得不在一间公厕的地上过夜,等待天亮后难民办公室开门。那一晚,他们冻得不得了,而且在公厕里“听到有人进来,你得屏住呼吸,生怕吓着人家”。“我来时,什么都没有,只有两件衣服。之前也没人告诉我这里(珀斯)冬天有多冷,我总是哭。”

看肥皂剧学英语

因为不会说英语,当年在珀斯,一名巴士司机拒绝为她停车,她不得不抱着婴儿在摄氏43度的毒日下汗流浃背地走了几公里路。“当时我泪水涟涟,对着一个月大的儿子说,我对你和上帝发誓,从现在起,我只为家人哭。”她回忆道。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黎用自己的“土”办法学英语。“下午两点,儿子睡着了,我坐下来,拿着一本字典看肥皂剧”,“我听到单词,按着读音把它写下来,然后查字典核对”,“我对自己说我必须得学习⋯⋯不会英文就无法工作”。

成功后回报社区

因为大儿子病重需要换个环境,黎决定搬出她在珀斯的棚屋——那个她曾经叫做家的地方,迁来了班伯利。“原打算小住两年,没想到一住就是24年。”她说,“在我的家庭里,我总是扮演火车头的角色。我必须坚强,知道要做什么,带着全家奔向那个目标。”

现在英文流利的黎在班伯利有四间自己的生意,包括面包房、餐馆等,当年不愉快的经历反而成为她今日成功的基石。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意外,黎花许多时间帮助在澳洲定居的越南女孩。“我忘不了自己刚来时的窘境,孤困无援。”她说。

因为乐于助人,黎在越南社区很有名。西澳越南社区领袖Anh Nguyen说:“她帮助人们不求任何回报 ——这是人最好的品格,这也是人们都喜爱她的原因,她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

“只要我能帮的我就帮——这让我感觉好一些。”黎说。

 

责任编辑:高敏

相关新闻
西澳人口每日减少30 增长靠新生儿
珀斯公寓开发商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2017年澳洲房地产市场预测
澳洲政要贺大纪元读者金鸡2017年吉祥(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