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决定香港命运的中英秘密会谈

人气 8375

【大纪元2017年06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马丽编译报导)在铺着绿色丝绒的桌子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当时的中共总理赵紫阳用黑笔签署了文件,他们握手的时候,身后的人群热烈鼓掌。

这一天是1984年12月19日,香港的命运从此改变。

英国在香港150年的统治结束,从1997年7月1日香港的主权回归中国。但是,谈判桌上没有香港代表的身影,这对香港的未来和自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按照英国法律,大多数政府内阁文件会在20 – 30年之后解密。根据CNN报导的英国内阁解密文件,当年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的会谈历史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跟其它殖民地不同 香港的背景特殊

清朝末年,英国通过三项条约获得了对现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统治。清帝国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别于1842年和1860年)失败后,将香港和九龙的领土割让给英国。1898年,伦敦从清朝租赁了“新界”,这大大扩大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地地盘。

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和中共政权都放弃对香港和九龙的要求,但新界的租约将于1997年6月30日届满。

撒切尔1982年在英国外交部备忘录中说:“我们对新界的统治权到一九九七年为止,其它领地不能自主。”

管理过香港的钟逸杰爵士(David Akers-Jones)也在回忆录中写道:“随着战争结束和大英帝国逐渐崩溃, 如果不能确定新界租期届满后会发生什么,香港将永远面临不确定性。”

然而跟英国其它殖民地不同,香港的未来不包括“独立”,1971年后,香港(和澳门)已从联合国“非自治”领土的名单中被移除,而这个名单中的地区,可以在联合国的帮助下逐步实现和享有“完全的独立和自由”。

英国曾希望继续管理香港

1982年,撒切尔访问北京,这是在中共夺权后第一位进入大陆的英国首相,双方开始正式就香港的未来进行谈判。

最初,伦敦希望即使香港的主权回归中国后,仍由英国对香港进行治理。

在被解密的当年撒切尔内阁进行的秘密讨论中,英国建议新界土地租契可以转为无限期,“如果中国人愿意,英国政府可以在1997年以后继续管理下去。”

英国驻华大使佩里西‧卡拉多克爵士在1979年9月的一份备忘录中说,这个建议被北京否决,认为是“不必要和不适当”的,“(北京)给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答复”。

撒切尔夫人准备访问北京之前,文件记录显示,“(英国)强烈期望,即使香港的未来不能被确定,但至少也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尽管如此,英国外交部的官员仍然在运作,希望英国政府即使不能统治香港,也至少能管理香港。1982年3月的一份备忘录说:“只有继续按照相同的路线(比如英国路线)来保证自主权,才能保持人们尤其是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

繁荣与稳定

到1982年4月,香港的未来局势开始逐渐展现。

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和同中共领导人邓小平进行会晤,“希思说,建议由英国管理香港,造福于中国和人类。”克拉多克在给撒切尔的秘密备忘录中写道。

在这个时候,邓小平提出了治理香港“一国两制”的政策,邓小平宣称新的中共宪法“允许设立特别行政区”,可以在香港施行不同于大陆的法律和经济制度。香港将会保留“资本主义”经济,但民主自由将受到限制,主权也将会转移到北京。

1982年9月23日,撒切尔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赵紫阳。 “(赵)提到两个原则,就是中国拥有主权和香港的繁荣稳定,”会议记录写道,“如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中共将把主权放在香港的繁荣稳定之上。”

第二天,撒切尔见到了邓小平,邓警告称,“不超过一、两年的时间,政府将正式宣布恢复香港主权的决定。”

撒切尔离开北京后双方继续会谈,最终在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没有香港人参与的会谈

英国的秘密备忘录说,撒切尔内阁的整个讨论,都围绕着保留香港的“市场信心”,避免出现1982年英国跟阿根廷争夺福克兰岛主权的战争。

香港民主党前任主席刘慧卿说,“香港人知道(英国人)最关心的是贸易,而香港人的福祉是次要的。”

刘慧卿说,福克兰岛上只有1,800人,但是在1970年代当英国和阿根廷进行谈判时,福克兰人都有代表参加会谈。相比之下,在中英对香港主权的交涉谈判中,香港人“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后来只是参与了起草香港的“基本法”。

历史学家伊恩‧斯科特(Ian Scott)说:“英中两国政府已经针对这个领土达成了协议,不愿意修改。”一九八三年香港立法局想进行最后一次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反对中共的统治,但是“无果而终”。

后来香港人也被邀请对中英谈判进行评论,立法会王霖议员在1984年3月的会上说,“中英两国政府都邀请香港人发表意见,但是如果他们(对协议内容)一无所知,能发表什么意见?”

“民主之火不会熄灭”

中英谈判的结果导致一些香港人很不满。他们认为,英国就这样把香港交给中共,置香港人于水火之中。

刘慧卿说,“英国人没让我们进行民主选举,没让我们去英国居住,我们是三等公民。”

中英条约签署后,撒切尔再次访问香港,当时还是记者的刘慧卿指责她,将香港的“五百多万人交给共产党独裁政权”。撒切尔回应说,英国已经“为香港做了一切可能做的”。

解密文件显示,早在移交谈判之前,一些英国官员就试图往香港引进更多的民主制度,但都被中共拒绝。早在1958年,中共总理周恩来就称,“港人治港”这个主意是一个 “非常不友好的行为”。1960年,另一位中共高官说,如果英国试图在香港增强民主,那就等于是“侵略”。

最后一位殖民地总督克里斯‧彭定康在1995年的议会投票中,扩大了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数量,加快了香港的民主步伐,这招致了北京的极大不满甚至谩骂,并表示不会让在1995年当选的立法局议员过渡到特区立法会。 这是香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拥有多数民主议会。

1997年7月1日,彭定康乘坐皇家游艇离开香港,当时的香港民主党主席李柱铭对香港人说,“民主的火焰已经被点燃了,正在我们人民心中燃烧” ,“不会熄灭”。#

责任编辑:李穹

相关新闻
美日韩举行“自由刀刃”联合军演 因应朝鲜威胁
中共对台新规打击面扩大 美国多名议员谴责
分析:战争迭起中共欲抢武器市场 但危机难解
遭受贿调查 阿迪中国分公司被举报高管离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