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个人语境中的1989

人气 178

【大纪元2017年06月05日讯】1989,这个看起来一般的数字,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关键词,对部分中国人来说,承载了太多的意义,或者悲壮,或者伤感。时隔28年以后,悲壮,伤感,控诉,是不是我们唯一纪念64的方式?28年,几乎就是一代人的时间,在我的个人语境中,对天安门事件参与者后代及其家属的个人关注,可能更加具有故事性和现实意义。

去年,在成都发生的民间人士制造铭记8964酒案,在我看来,就是将传播天安门事件日常化与生活化的具体表现。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酒,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成都4位民间人士这个行为本身,创造了一种意义。关于这瓶酒背后的故事,有很多我们还不了解,比如,是谁首先想到这个方案的?如何具体实施这个方案的?酒的商标是谁设计的?用什么软件设计的?找成都哪一家印刷厂印出来?在整个事件之中,遇到了哪些具体的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他们每一个人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心理状态是如何起伏波动的?等等,都需要我们去逐渐的了解。其中的故事性一定非常精彩。所以,很多概念化的理论,都需要具体的行动来显现。否则,空洞的概念就会陷入泛泛而谈的层面。

当然,我并不是说,每一个关注天安门事件的人都要作出一番宏大的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具体的小事。比如,教89二代炒几个菜,熨一件衣服,联系一下住处,联系一下工作,或者,协助89参与者家属跑一下腿,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我认为就很好。因为这些具体事情本身,就具有了意义。在这种语境下来看,大事或小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不做。说到底,关注天安门事件,就是关注人。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当我们都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从事一些具体小事情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说:时间开始了。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木子源:“8964”告诉了我们什么?
美国之音:当2014奥斯卡遇见8964天安门
李大立:中国:民主与专制的决战不可避免
中国在韩民运人士吁“毋忘六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