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医疗纠纷背后有原因 化解悲伤减冲突

安宁缓和医疗的愿望是提升生命最后一段路的生活品质。(Shutterstock)

人气: 7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7年07月02日讯】林先生癌末住院,家属原预期仍有时间享天伦,不料病情突然急转直下离世。家属疑医疗疏失,喊着提告。医师说,纠纷背后常有深层悲伤,若能化解,有助减少冲突。

安宁缓和医疗核心精神是不施行无效医疗、不延长末期病人的濒死过程,希望提升生命最后一段路的生活品质,以人性化照顾、积极控制末期症状,减缓患者痛苦、降低死亡对病人和家属冲击,达到生死两相安境界。

台大医院安宁病房主任姚建安说,末期病人大都清楚自己的状况,可能会“放不下”、害怕死亡;家属也可能因为无法面对生离死别,内心往往也有很深的失落与悲伤。如果双方悲伤没有化解,即将离世的病人心中会有遗憾、“走不安心”,在世的家属也可能陷入很长时间的悲伤、自责和遗憾。

心中满载的悲伤可能成为冲突的来源;姚建安说,医界面临的医疗纠纷,背后常是没有化解的“深层悲伤”。病人家属因不能接受亲人死亡、第一时间情绪激动,医护人员如果没有体察到家属心情,双方冲突可能“一触即发”,演变成家属要告、医护无奈的双输局面。如果悲伤辅导能即时、及早介入,应也有助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悲伤辅导是安宁缓和医疗的核心照护项目之一,姚建安说,透过“四道”人生,营造让病人及家属彼此“道谢、道爱、道歉、道别”的机会与氛围,藉由回顾彼此生命历程,点滴回忆涌上心头,把握机会说说心里话,就算过去曾有怨怼,在死亡之前也大都能释怀。

高雄荣民总医院安宁病房主治医师薛光杰曾收治一名女病人,唯一的亲人只有姊姊,但两人心存芥蒂,彼此互相埋怨。住院期间姊姊完全没来探病,就算医护联络上姊姊,姊姊甚至还说“死了就死了,有什么好探望?”;妹妹也认为姊姊希望自己“早点去死”,怨气一直无法化解,造成心理痛苦。

直到妹妹状况有变,病房赶紧通知姊姊,妹妹时间可能有限,姊姊才终于踏进病房。但一开始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到极点,医护人员跟社工都想办法暖场。后来请音乐治疗师介入,让病人点一首两姊妹小时候一起唱的歌,姊妹俩慢慢的相互唱和,愈唱愈大声,唱到最后痛哭拥抱,跟对方道歉道谢道爱,“不是不让你知道生病的事、是怕你担心”、“不是不来看你,是怕看了舍不得”。

姚建安也曾遇过一名病人,因乳癌末期住进安宁病房,病人有个心愿,希望活着、陪孩子长大到25岁,“但一问之下才知道,孩子今年才5岁”,但病人的存活期非常有限。

面对“不可能的任务”,安宁团队费尽心思要帮病人圆梦,帮她录制每年给孩子的生日祝福影片,“就像妈妈还在世、陪他长大”,也让身为妈妈的病人走的没有遗憾,这也是悲伤辅导的一种方式。

安宁缓和医疗不只照顾病人,也帮家属做悲伤辅导。姚建安表示,当病人离世,家属悲伤是正常的过程,但因来日方长、必须有方法逐步走出伤痛、才能面对未来的生活。除了透过四道人生,也会举办室内或户外活动,做哀伤家属团体辅导,让病友家属彼此分享、打气,学习别人走出伤痛的经验。(转自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