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友善农业生生不息 返乡青农守护大地

返乡青农谢镇鸿(左)、陈窈绫(右)夫妇4年前投入农业时就决定“无毒一身轻”,要使自己每天健康快乐,更要让消费者购买红龙果、凤梨时能吃得安心。(黄淑贞/大纪元)

人气: 6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7年09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林萌骞台湾南投报导)“回来后看到很多农友都喷洒农药,身体不健康”,返乡青农谢镇鸿、陈窈绫夫妇4年前投入农业时就决定“无毒一身轻”,要使自己每天健康快乐,更要让消费者吃得安心。

回乡一开始,他们跟长辈的原有观念有相当的冲突。长辈都从事惯行农法,但是年轻一辈的他们,希望给消费者的,就像给自己儿女吃的一样,只有“安心健康无毒的”农产品才敢卖给消费者,起心动念就是以“善”作为出发点。

用微生物益菌善待土地

他们坚持使用友善的资材“微生物益菌”,让土地得到友善的对待,让土地和他们一样快乐,农作物的植株获得健康,生长环境“生生不息”。这就是“我们从农的动力”,谢镇鸿说。

“用微生物益菌真的很省”,他很纳闷为何农友总要用化肥去施洒,土壤中的益菌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让肥分增加、有机质做转换,而且比惯行农法省很多成本。

此外,在病虫害防治上也很有效。他以红龙果常见的茎腐病为例,用光合菌和大生素加以抑制,效果相当显着。

今年雨下得很多,红龙果花苞凋谢后,一般的果农都要动手摘除,预防病菌到果实里去感染;他则使用微生物益菌和液肥一起配合使用,植株健康了,花苞谢掉后不去摘取也不影响果实。

用益菌省工省成本

“我很快乐,因为我找到省工的方法。”谢镇鸿指出,红龙果的栽培课程都会教摘花的动作,以前,他都是忙完凤梨田的工作,大约上午10时,天气正热的时候赶快跑到红龙果园去摘花,现在他的管理方式已省下摘花工作,“因为我是用好菌去抑制雨水中传播的坏菌”。

谢镇鸿用好菌去抑制雨水中传播的坏菌,省下红龙果的摘花工,而且品质、风味都很好。(黄淑贞/大纪元)
谢镇鸿用好菌去抑制雨水中传播的坏菌,省下红龙果的摘花工,而且品质、风味都很好。(黄淑贞/大纪元)

他曾推荐光合菌和大生素给经营惯行茶园的父亲试用,一开始他爸爸根本不信也不想尝试,后来经过他妈妈力劝,“如果没有用的话再回来惯行农法就好了”,过年时,他父亲勉强用了一次,得到“不错耶”的反应 ,再用就上瘾了,后来就再也不用农药防治虫害。

遇挫折勇往前进

“所有小农的最大困难就是通路问题”,陈窈绫说,从事农业很辛苦,“种的时候靠天吃饭,采收后、销售时就要靠人吃饭。”

还好出身空手道国手的她,早就适应了吃苦,运动员“永不放弃”的精神也铭刻在心灵深处,遇到困难就要不断勇往前进、向前突破。

她把这种运动员精神用在农业上 ,不管是通路或是人事上的问题,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决心,想办法闯过去,因为这条路已经走下去了,只能往前看,没有退路了。她坚信,“只要肯走出去,就一定有路。”

开发果干 避免果贱伤农

“市场价格低迷,对生产者的伤害很大”,但是在凤梨产季中,还是难免会遇到价格不好的时候,今年的行情曾低到5、6元1斤,稍有瑕疵的甚至只有1元。为了不让辛苦一年的成果需贱价出售,她就想办法开发农产加工品,提高附加价值,把好农产应有的价格提升上来。

“果干的开发也不是一帆风顺”,她说,首先是技术方面,开发过程中做坏的凤梨少说也有几万斤,都当凤梨的肥料去了。温度和时间的掌控并不容易,“做中学、学中做”,她从不断尝试中找出问题所在,足足试了半年才做出满意的凤梨果干。

责任编辑:罗令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