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猎巫现象搞分裂 不咎责才能凝聚向心力

人气 728

【大纪元2018年05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曾晏均台湾报导)2018年,又到了台湾选举年,虽然选战年底才开打,但现在各党候选人的口水战已经让人民觉得厌烦。在这动荡的年代,候选人们为了自己能当选,互相攻讦、互揭疮疤的作为,逐渐失去选民的信任。

很多人不喜欢选举,是因为从中可以窥探出许许多多丑恶的人心。而周围许多在基层机关上班的朋友们也很排斥选举,原因无它,就是“选边站”让他们很为难!

每次基层选举一结束,秋后算账式的人事调动,总是搞得天翻地覆,“几家欢乐几家愁”就是选边站的结果。外行人总会说:“保持中立不就得了!”试问,有人看过陷在泥沼里有不和泥巴的吗?要在如火如荼的基层选战保持中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在市政府上班,可是市长要改选了,现任的对上外来竞选的,你押哪个?若不幸押错宝,恐怕就被指为欧洲中古世纪的女巫,在选后展开的猎巫行动中准备等死吧!

台湾职场仍存在猎巫文化

记得今年2月24日、3月5日两次台北农产运销公司一连串的休市事件延烧之时,大家把矛头指向总经理吴音宁,要求其下台的声浪不断。台北市长柯文哲曾有感而发的说,“台湾存在猎巫文化,出事一定要找个女巫来烧死。”他坦言:“其实不咎责也是一种文化。”

“猎巫”在维基百科里定义,原指搜捕女巫与施行巫术的证据,将被指控的人带上宗教审判法庭,今日此类事件被视为一种道德恐慌及政治迫害。而这种“猎巫”现象,通常发生在面临分裂危机的社会中。

从欧洲中世纪开始,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对巫术的害怕导致猎杀女巫,就像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也被诬为女巫而被活活烧死。

提起“圣女贞德”的故事,她被列为法国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平民组成的军队对抗英军入侵,最后被擒俘而被判处火刑。后来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1920年,教皇本笃十五世将贞德封为圣女。

直到科技文明的当今社会,“猎巫文化”在职场中依然隐晦存在着,但是政治官场中却是无所忌惮!惯用伎俩是找个替死鬼挡枪了事。无论决策错误或执行力不如预期,藉由处罚特定员工,找个倒楣鬼垫背来杜绝悠悠众口的短浅对策,根本无法切入问题核心,只会让团队更加分裂。

问题发生时,并非只聚焦于引发问题的某个特定人,而是要放眼整体事件的背景,也就是说“找出犯人”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职场依旧充满这种“猎巫式的咎责文化”。

在规则之下,大家都可以随意运作,不管自己喜不喜欢这个人,都能与之合作,这才是我们社会该提倡的文化。(Fotolia)

不咎责的企业文化 维系向心力

放眼国内外,面对市场严峻考验,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历久不衰?而有些企业却日渐式微,终至淘汰消亡?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杰出的企业背后都有一股强劲有力的“企业文化”做为竞争基奠。

要型塑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两个关键:企业环境和价值观。一个公司能否永续经营?“价值观”才是企业文化的灵魂,维系着员工向心力,引领组织团队走向正确方向,燃起员工潜在动力、才能。

别看公司同事每天8个小时相处在一起,人和人之间要百分百的友好其实很困难,尤其来自四面八方的员工生活背景、想法、做法、脾气秉性、行事风格都不一样,公司规模越大,员工勾心斗角越厉害,要整体团队齐心凝成一股劲?恐怕得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

承如台北市长柯文哲所言,“出事一定是大家都有份,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了,把问题解决就好,而不是推来推去。”在规则之下,大家都可以随意运作,不管自己喜不喜欢这个人,都能与之合作,这才是我们社会该提倡的文化。“不咎责也是种文化”若再花时间吵架,倒不如把吵架的时间拿来解决问题。

只不过人心就是业障!在团队里,哪个人说了什么话?制造了什么谣言,有哪些人在起哄?跟此事有关的人,始终会以寻找犯人的心态准备猎巫报复,恶性循环的后果导致企业内部人事分化,小团体增多,向心力悖离,对公司企业文化而言将是一场无形的大灾难。

通常只有在职场上受过伤、吃过亏的职场老鸟,才会懂得一步一步慢慢走,一球一球小心投,如履薄冰的用意是保护自己避免再一次摔大跤,职场新鲜人们眼睛可要睁亮点,多学一学了。@*

责任编辑:茉莉

相关新闻
外商列台为国家遭猎巫 作家:中共展开主权逼迫
拿“台湾”猎巫外企!中共真正意图是什么
北农休市争议  柯文哲:不咎责也是一种文化
踏出人生第一步 在校时期做好就业准备6原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