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IGAI‧生之意义: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2)

每天早上醒来的理由,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就是IKIGAI
作者:茂木健一郎(Ken Mogi)

《IKIGAI‧生之意义》(联经出版公司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26
【字号】    
   标签: tags: , , ,

9 Ikigai与幸福

有一种在某方面来说的确无误的普遍观感,那就是日本上班族是献身无我的模范。“过劳死”这个已经成为国际用语的词,意思就是因为工作过劳而死。然而就算在日本这样的国家,对公司鞠躬尽瘁的古老伦理道德都不再适用了。

我们都知道遵循一个组织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并不一定能让人幸福。为了要有强烈的ikigai意识,你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另类形式的ikigai,像是工薪阶层辞职离开公司,开始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丈夫在家主持家务,而他们的妻子则出去工作。他们代表了自由业者的世界潮流,在此同时,这些日益增长的趋势也有一些独特的日本角度。

比方说“脱工薪”是领薪水的上班族,通常是白领阶级,决定离开安全但平淡的上班生活,决定追求自己的爱好。从词源上看,“脱”的意思就是脱离,“工薪”指的就是薪水阶级。有时候你会因为经济环境被裁员,然后被迫“脱工薪”然而这在日本很罕见,因为一旦被日本公司录用,通常都是终身职,你会一直工作到退休为止。“脱工薪”可能有无数的形式:经营酒吧或餐厅、务农或当艺术家。这些职业的共通特点就是它们通常都是ikigai延伸的例子──前上班族想做别的事维生,但要做自己感兴趣、能获得满足的事。

能在自己的工作之外找到ikigai的思潮跟“脱工薪”互相辉映。就连必须献身于摔角运动的相扑力士也有别的嗜好,像是唱KTV或钓鱼,这些嗜好在他们从相扑生涯退休之后是很有帮助的。

……

日本人在休闲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现代日本公司的员工无法从工作中得到满足,大家便追求各自的兴趣,致力于跟正职无关的嗜好上。严肃地享受嗜好从某种方面来说,是些微的喜悦的夸张版本。将一件事从头到尾完成能让人享受到成就感。ikigai在某种程度上能创造出有意义的东西,满足感在于享受最终的成果──比方说,吃自己种的蔬果。满足来自于完整的创造,人们在过程和结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非常多的人热衷于自己画漫画、周末时在comiket(漫画市场的简称)上贩卖。事实上,参加comiket正是ikigai最好的例子。

comiket是一个泛称,可以指日本国内(现在国外也有了)动漫迷的小型聚会。最大的Comiket一年在东京展示场(Tokyo Big Site)举办两次(八月、十二月),东京展示场是位于新开发的台场地区的展览馆,造型像机器人、充满未来风味,已经成为动漫迷朝圣的圣地。一九七五年Comiket第一次举办时规模很小,只有六百人参加,现在已经是每年有十几万人次的大型媒体活动。现在Comiket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同类型活动,圣地牙哥的国际动漫节次之,二○一五年参加者大约是一万六千七百人,相形之下二○一六年的Comiket冬季场参加者有五十五万人。

Comiket的参加者贩售同人志,也就是自费出版的漫画和周边商品。卖家称之为“社团”。通常每一次Comiket有三万五千个社团。由于空间有限,参加者必须经过筛选和抽签,决定哪些社团能参加。通常的通过率是百分之五十到七十。

卖家支付大约一万日圆(一百美金)的费用,得到九十公分乘四十五公分的摊位。摊位或许很小,但对充满希望的卖家和急切的买家来说,却是梦想成真的地方。虽然不是很常发生,但Comiket的卖家的确有可能借此进入竞争激烈的职业市场。稀少的抢手同人志在拍卖网站上可能卖到当初Comiket会场上十倍、百倍的价钱。然而,大部分社团都满足于贩卖少数作品给同好。某些社团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会场大门一开,粉丝和来参观的人就蜂拥而入。

Comiket组织是由业余志愿者营运。每一场大会都有约三千名志工有效率地合作。二○一五年NHK播放的纪录片让大家看见志工们在一个小时之内排好六千张摊位使用的桌子,动作流畅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贩售同人志之外,Comiket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角色扮演。参加者打扮成著名的动漫角色,供大家拍照。角色扮演者(cosplayer)穿着便服来到东京展示场(就算是在东京,装扮成《七龙珠》或是《海贼王》里的角色搭地铁还是会引人侧目)然后在Comiket会场换装。每次大会都有大约两万七千个角色扮演者参加,占所有参加者的百分之五。

角色扮演者极尽能事将自己转变成梦中的角色。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NHK纪录片中有一个女孩说她喜欢装扮变身的过程。一个保守的上班族女性变身为自己选择的动漫角色,成为热切的粉丝争相注目的对象。

……

虽然Comiket越来受国际瞩目,但很多地方仍旧是纯日本式。研究Comiket参与者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可以看出一系列反映在ikigai哲学中的有趣道德观和标准。

参与者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成就本身的快乐,而不是物质上的奖励或社会认可。成功的角色扮演者在Comiket期间确实受到很多关注。然而这并不立即等于物质收入。角色扮演者享受Comiket上短暂的名声,但是不会辞掉日常生活的工作。

参加Comiket以一种纯日本的方式提供了ikigai的感觉。Comiket没有明星制度,每位参与者都得到相同的关注,当然销售数字跟粉丝团会有差别。会场并不颁发任何奖项,每个卖家(社团)的待遇也都相同(九十公分乘四十五公分的摊位)。

Comiket组织的方式表明了ikigai如何与一般的幸福感相关联。事实上,ikigai与我们的幸福概念密切相关。在幸福的假设结构里,我们需要拥有,或是得到不同成分的要素,像是教育、工作、婚姻伴侣和金钱。然而科学研究显示人要幸福快乐还有其他必须的要素。比方说,有很多钱并不一定能让人幸福,这和一般的信念完全相反。你的确需要足够生活的金钱,但除此之外,金钱并不能买到幸福。生儿育女也不一定能得到幸福。婚姻、社会地位、学术成功──大家常认为必须追求这些生命中的要素以获得幸福,但事实上这些却与幸福本身无关。

研究人员一直在探讨一种叫做“聚焦幻觉”的现象。人们认为生命中一定要有某些事物才能幸福,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聚焦幻觉”这个词来自你将焦点聚集在生命中的某一个层面,觉得自己的幸福全仰仗于此。比方说,有人把聚焦幻觉放在婚姻上,认为一定要结婚才能幸福。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他们维持单身,就会一直觉得自己不幸。有些人会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金钱,所以不幸福;也有人相信自己不幸福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

我们在聚焦幻觉中创造出自己不幸福的理由。如果不幸是一个需要填入某种要素的真空,那个真空是被主体的偏颇想像创造出来的。

幸福没有绝对的方程式。每个独特的生命境况,都可以以独特的方式当成幸福的基础。你结婚生子可以幸福,结婚不生子也可以幸福。你可以单身、有大学文凭或是没有,都可以幸福。你瘦的时候可以幸福,过重的时候也可以幸福。你住在温暖的加州可以幸福,住在冬天酷寒的蒙大拿州也可以。你当相扑力士,得到横纲的地位可以幸福;或是一辈子都在下层做琐事,也能幸福。

总而言之,你要接纳自己,才能幸福。接纳自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钜的任务。然而接纳自己却是最简单、收获也最大的事──低成本、不需维护的幸福方法。

矛盾的是,接纳自我通常必须解放自我,特别是放弃你以为理应如此的虚幻自我。你必须放弃虚幻的自我,才能接纳自己,获得幸福。◇(节录完)

——节录自《IKIGAI‧生之意义》/联经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李昀

点阅【IKIGAI‧生之意义】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秋风渐凉的时节,在我天天过往的路旁,总能看到一簇簇盛开的的野菊,或黄或蓝或白,竞相开放,好不热闹!令我心添喜悦,在落寞的季节,心间融入暖意与振奋,日子也不失生趣。
  • 我在和爱德华见面之前,就听说了他在太太临终前所作的承诺。
  •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纽约市充满节庆的繁忙气氛。人行道挤满了人,商店橱窗妆点得璀璨亮眼,人们携家带眷漫无目的地四处乱转。似乎人人都铆足了劲想让这段诡异而不幸的日子变得正常。我发现这现象很值得庆幸,但也很让人不安。
  •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诗人杨万里的《咏桂》,是桂花诗篇里,最为点题的了。桂子是月宫里的那棵树,伴随着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是仙子的一念慈悲,方得广种人间。于是,桂花的香,亦格外的体恤、可亲。桂子嗅起来,前调是一种温温的油气,仿佛烧柴火的灶头油烟,有一种温敦的暖。而后,桂花那种醇厚、馨甜的香,就浸润而来,一整个秋光里,空气里都是桂子在香。
  • 所以,过去中国人对自然的爱好,不下于今日的西方人。但不愿和自然对立,祇想如何使自己与自然融而为一。甚至缩小山林的形象,置于庭园里,培植在盆景中,使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融于自然之中。他们也登山,但祇是“我来,我看”,却不想“征服”,他们欣赏山,不但用眼睛,还用心灵。
  • 常有人这样对我说,我所宣称的那种清甜,也许只是想像。但我确实嗅闻得到,来自西瓜的讯息,就像一个似有若无的微笑,瞬间绽放,而后淡然消失。
  • 从内心涌出的真诚的礼貌、对人的尊重和感恩,打通人与人之间的心径,也打通了通往机会和成功的路径。
  • 绒毛玩具
    当我们不再受困于私念的执著和占有的束缚时,我们会感到更自由,我们更能游刃有余地去“爱”,去给予,从而容易发现原来快乐和幸福常在我们左右,处处莲花开。
  • 良好的行为示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能够触动他人的心灵,激励他们也走上正确的道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