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回顾:2001香港IT业大事记

人气 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7日讯】过去一年世界政治、经济环境风雨飘摇,香港经济当然亦难独善其身。

据《大洋网》报导 自网路热退潮后,连带3G拍卖、数码港专案也乏人问津。2001年,香港本地的IT业慢慢回归实质,宽带覆盖面虽仍未达到理想程度,但速度已提升至6Mbps。网路公司裁员倒闭潮不断,但能成功转型的,却已找到一线生机。在企业纷纷涉足电子商务时,香港特区政府亦步亦趋也推出一系列基建及法规配合。

现在和各位对香港IT界过去一年的大事一一重温。

宽带服务获提升

香港的电讯基建向来完备,但在推行宽带服务(香港称宽频)时却一波三折,多家服务供货商虽承诺将把网路覆盖面扩展到香港大部分家庭,但实际上,截至2001年年底,使用电话拨号上网的用户仍占大多数,约为200万户,而使用宽带的则只有约60万户。

虽然用户人数增长速度不如预期迅速,但带宽却“提速”的很快,截至2001年底,一些供货商已能提供速度达至6Mbps无限次上网,使得普通用户一家大小都能享受到宽带上网的服务。与此同时,有关服务收费却逆向下调,学生价可低至每月100港币以下。但有业界人士指出,2003年宽带上网速度可提升至40Mbps,因此没必要赶着使用6MB服务。(不过笔者仍是使用36kbps上网,真是……)

除了宽带的“量”获得提升外,过去1年,宽带的“质”也在大力改进中。例如阳光文化及新浪合营宽带内容;香港电视广播公司与上海电信合作,为后者提供宽带内容;Now.com.hk卷土重来,近日更传签约买入某传媒机构的内容,网上播放2002年世界杯赛事。

3G牌照尘埃落定

2000年乃至2001年初,3G拍卖仍是香港的热门话题,事隔不足1年,国际电讯市场气候逆转,3G牌照也戏剧性地由包括香港移动通讯在内的4家公司“当然入选”。日本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移动通信网(NTT DoCoMO)虽终于2001年10月推出全球首个3G服务,但效果成疑。香港4家3G供货商的总投标价高达1400亿港币,不知何日才能回本。

网路公司荣辱互见

2001年网路公司“承接”2000年遗绪,倒闭裁员潮不断,就连AOL及Asia Online也要结束香港业务。

不过,网路公司又不至于是哀鸿遍野,这里不能不提成功转型的tom.com。2001年,tom.com在王?带领下,继续收购传统媒体业务。Tom.com在收购内地的《三联生活周刊》后,又挥兵直指台湾的《PC Home》、城邦文化及尖端出版等,希冀成为大中华地区结合网上、网下的大型传媒平台。中国入世、国足晋身2002年世界杯、北京夺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等利好消息,都预示了未来几年中国的广告业将极为蓬勃,以tom.com目前涉及的业务来说,预计广告收入将十分可观。从投资者多次追捧tom.com,使该股从谷底拾级而上,可见前景甚为看好。大概许多人都想不到,tom.com这“鸡肋之作”,在短短一年间,竟有起死回生之象。网路是否已死?看来还是要看商业策略及管理素质而定。

“Game Room”热潮袭港

去年韩国电影、电视横扫香港及其他亚洲不少国家、地区,但“韩流”的影响似乎不止在影视界,在韩国大受欢迎的计算机游戏网吧(香港多叫Game Room或Game场),也已进占香江。

自首家Game Room开业以来,在短短1年间,在香港各区就开了许多的game场,收费便宜,入场费某些地方还包括汽水饮料在内,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逗留。香港的Game Room和内地的网吧有所不同,这里绝少是为要上网、收发email或玩ICQ等而去,大部分都是纯粹是为玩网路游戏。

其实,香港计算机的普及率、乃至上网渗透率都居亚洲地区前列位置,照理人们在家里也可轻易上网。至于选择去Game Room的,主要还是可以三五成群一起玩,而且,网吧的上网速度也较家里的快。

只是目前Game Room的经营者仍是良莠不齐,治安环境欠佳,据闻香港特区政府也有意修订相关法例,禁止网吧24小时经营。业界如不自律,就算政府不立法规管,相信也难吸引更多人去玩。

港产电影数码化

港产电影在全球电影舞台的影响力愈来愈小,和80年代的黄金时期相比,本地电影业似已步入“夕阳工业”的道路,这和世界上许多地方媒体业方兴未艾的情况截然不同,港产电影似乎已走进了死胡同。但2001年香港电影似乎找到了新方向,即是向数码化进军。

当中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可谓是相当成功的例子,此片在内地、香港的很多市场都相当卖座,许多人说这是“星爷”又一代表作。另一“代表作”,则要数大导演徐克的大作《蜀山传》,但代表的是数码科技过分滥用,反而带来相反效果的反面例子。该片从头到尾都是使用数码科技拍摄,相信许多人和笔者一样,看完后,头晕脑胀要一会儿才清醒!

而在耶诞节和新年假期推出的影片:《拳神》及《2002》,亦采用了大量数码特技,看起来,港产片都力求在科技上取胜,不过,单凭计算机科技是否就能赢取观众的心?如果不在内容及演员的方面多下功夫,未来港产片都只将沦为次等货色。

特区政府拟转型为“电子政府”

特区政府在推行资讯科技方面,一直有意仿效新加坡经验,新加坡将在未来3年斥资3000万坡元(折合人民币1.34亿元),以建立一个“电子化社区”,香港特区政府亦步亦趋,2001年也“大兴土木”,拟建立一个“电子政府”(E-Government),即将香港特区政府多项服务电子化。

香港特区政府在前年推出公开密码匙基建及数码证书计划,原拟在2001年内会有20万香港市民申请,但由于配套服务未及推出,虽然申请费仅为50多元港币,较预定收费为低,但市民反应只为一般。

此外,为推行公共服务电子化,香港特区政府推行了一个综合各类政府服务的网站─ESDlife.com,提供缴费、申办身份证、申请车牌等各类政府服务。尽管香港特区政府电子化为市民带来许多方便之处,可惜的是,一般市民对使用电子服务的认知度仍然不够。

引来各方注视的“数码港”工程仍在施工阶段,预计2002年初建成第一阶段工程。微软、康柏等虽已明确表示将提交租用数码港写字楼申请书,但年前“甚嚣尘上”的网路公司却鲜有回应。

IT媒体“大瘦身”

1999年至2000年是香港IT媒体的黄金档期,转入2001年,则已见淘汰赛展开。首先,IT资讯在电子媒体上慢慢销声匿迹,再次报纸的IT版面亦一缩再缩,从最高峰的洋洋数大版,减至一至半版。不少计算机版记者亦要“转型”至其他版面工作。

至于报道电子商务的中、英杂志亦接连停刊。此外,网上IT内容供货商也买少见少,就连昔日老大CNet香港网亦大幅裁员,目前生死未卜。

暂时能在市场上站稳阵脚的主要是报社附属计算机周刊,业内具有江湖地位的仍能依靠IBM、惠普等大公司的广告支撑住。
http://www.yahoo.com
长远而言,资讯科技终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支柱产业,相关的媒体的存在及发展事在必然,问题是谁能顺顺当当地捱过“寒冬”而已。(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美国《财富》杂志预测2002年度IT业界风云人物 (1/5/2002)    
  • 2002年IT业界八项技术引人注目 (1/2/2002)    
  • 中坚力量皆青年–2001年度IT五大少帅 (12/30/2001)    
  • 索尼拟高价收购日本最大ISP 欲做接入服务老大 (12/30/2001)    
  • 综述﹕2001美国IT业十大难忘事件 (12/28/2001)    
  • 中关村IT业人才流动创新高 留学考研成当务之急 (12/28/2001)    
  • IT业身陷困境裁员自救 软件幵发人员身价独高 (12/25/2001)    
  • 在变化的世界里如何生存——21世纪的7种奶酪人生 (12/22/2001)    
  • 2001年美国IT业重大事件回顾 (12/21/2001)    
  • 企业雷声大雨点小 内地IT饭碗好但不紧俏 (12/20/2001)    
  • 美林预测报告如是说:IT业明年不可能再坏 (12/19/2001)    
  • IT业终将复苏且可再上颠峰 (12/17/2001)    
  • 分析:IT业低迷不是互联网的错 (12/17/2001)    
  • 常见IT技术资格认证一览 (12/15/2001)    
  • 美IT业失业率11月创下历史新高 (12/15/2001)    
  • IT寒冬流行《奶酪》“炒鱿鱼” (12/15/2001)    
  • 2001年中国内地IT业热点年终大盘点 (12/13/2001)    
  • 看看您是否身患“IT综合症”这一“不治之症”? (12/4/2001)    
  • 摩尔定律何时终结? (11/29/2001)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