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破产法庭 能解债务之急?

人气 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8日讯】中国时报系专用纽约时报特稿经济濒临崩溃的阿根廷,无法履约偿还积欠的债务,遍及全球的债权国与债权银行面临抉择上的两难:立刻查扣阿根廷的资产减轻损失?抑或再给阿根廷一些时间,重新磋商偿债协议?不管哪一个选项均有其风险。阿根廷政府目前自顾不暇,遑论拟议政策,做为和债权国与债权银行磋商的依据。

国际货币基金最近遂提议透过国际破产法庭,提供阿根廷类似破产重整的机会。国际破产法庭的构想至少已有十年历史,再度受到重视系因国际货币基金的第二号人物克鲁格女士推波助澜。曾充当俄罗斯与东欧经济顾问解决债务问题的知名经济学者萨克斯,也率先支持透过国际破产法庭解决债务危机的想法。他说:“我一直认为国际破产法庭有成立的必要,因为像阿根廷这类例子,其棘手的程度超乎大家想像。”

卅年来,每一年平均有一个国家无法履约偿还债务,导致购买这些国家债券的投资人与金融机构损失惨重。阿根廷目前积欠的外债高达一千四百一十亿美元,债权人以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为主,所以对投资人与其他国家的冲击有限。

克鲁格说,重提国际破产法庭的构想系因借债国举债的对象益趋多元。她说,若借债国举债的对象只是几个国家与几个大银行,债务谈判较为单纯。但融资银行认为破产谈判可能偏袒借贷国,债主将蒙不利。

萨克斯与克鲁格提出三阶段债务重整,它类似美国的破产法(US Bankruptcy Code)。首先,借债国将可依法获得保护,债权国或债权银行无权查扣其资产;其次,举债国和债权国展开谈判,期间债权国会继续融资给举债国,条件是成为举债国优先还款的对象;第三,对于举债国的还款条件,债权国彼此达成协议后采多数决,以免因为少数几个反对者而延宕整个债务重整流程。

萨克斯说,纾困与回归市场机制是另外两个解决举债国债务危机的办法,但成效不彰。例如,俄罗斯一九九八年爆发危机时,国际货币基金提供两百廿六亿美元给俄国,是国际货币基金少见的大手笔,负担大不说,也立下一个恶例,让其他国家误以为反正有其他国家撑腰纾困,因此财务规划欠周延也无所谓。

厄瓜多一九九九年无法支付到期的欠款时,国际希望债权国与厄瓜多达成无偿协议,让市场决定一切,结果因为一些债权人坚持得到优厚的还款条件而杯葛磋商,最后无疾而终。

不过,成立国际破产法庭虽具前二办法之长,也是困难重重。首先,要一个国家放弃若干主权绝对是难上加难。

另外,各国必须立法,承认国际破产法庭的权限。只要有一个国家未立法通过,等于让这个系统出现一个大漏洞。

不过萨克斯说,即使国际破产法庭的权力有限,亦无损其成效。他说,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九章(举债人是市政府),债权人不可查扣借款人的资产、不可改变管理、不可干扰政府的运作,虽然限制多,但破产法依旧照行不误。因此包括美国财长欧尼尔在内的官员对成立这种法庭咸表赞同。

国际破产法庭若排除万难顺利上路,国际货币基金这个债权人是否适任监督管理的角色?对此,若干专家认为不妥,否则形同球员兼裁判,有失公允。另外,国际货币基金及世银因地位特殊,即使没有法律所附权力,也能取得举债国的优先偿付,又何必多此一举?但萨克斯则反驳说,国际货币基金特殊的地位对国际破产法庭有利无害。

另外一种反对国际破产法庭的声音系因它可能导致更多的破产。发展中国家目前未履行的债务约为二.六兆美元,他们几乎未提供任何担保品给债权国或债权银行,依据破产法规定,债权者无法查扣他们的房舍或工厂。举债国主要的抵押品是知道自己一旦破产,以后要借钱就难了。如果动辄可以宣告破产解决问题,还有谁愿意借钱给人?因此,如果没有有利的破产重整条款,借贷国恐难共襄盛举。(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英伟达登顶“全球股王” 黄仁勋访台掀热潮
纳斯达克加强审查中港企业IPO 防暴涨暴跌
消息:法拉利首款电动车50万欧元起价
中国铜供应过剩加剧 显示经济低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