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来函﹕德国华文媒体年会侧记

人气 5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27日讯】11月中的德国已是深秋天气, 17号和朋友相约一同来到法兰克福参加德国华文报刊年会。法兰克福依然是外国人穿梭往来的地方,而如今在这支外国人的队伍中多了许多黄皮肤、黑头发的同乡。近年大幅度增加的华商和留学生加上成群结队的大陆考察团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大的华人报刊读者群,难怪近年来德国的华文报刊如此兴盛。

到了会场,虽说对德国华文报刊蓬勃发展早有心理准备,但也不由略吃一惊。原本以为与会者大概不过三、五十人。一进门才发现会场里足足坐了一百多人。除了久为人知的“莱茵通讯”、“德国导报”、“华商报”、“大纪元时报”、“德国侨报”等民间刊物、德国官方媒体“德国之声”、新兴的华文网站“欧览传媒”等其他媒体外,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记者、若干个自由作家、中文学校等也纷纷到场。可谓是群英荟萃、风景独特。

镜子影子

旅居德国的华人人数虽无法与英、法、荷、意相比,但随着近十几年来留学生和华侨的增加,首先在80年代末诞生了以大陆留德学生和学者为主要创作源和主要读者群的“莱茵通讯”。 89年萌芽的“箴言报”,后更名为“留德学人报”,也即今天的“德国导报”,也因其敢于在“六四”血案后为死难学生仗义执言而颇有影响。随后“华商报”、“大纪元时报”等新华侨创办的报纸也相继登上华人媒体舞台,特色各异。然而由于许多报纸都是海外华人自筹资金所办,走的均是传媒商业化的道路,不免受资金、广告和其他政治压力的限制逐渐收敛锋芒。从透视社会的镜子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影子。从关注大世界的角度转向,更倾向于关注个人生活与情感世界。

无巧不成书

无独有偶的是同一天中新社主持在南京召开了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讨论海外传媒的定位与角色。据报道有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家海外华人媒体到会,其中包括各国主要的华文报刊。由此可见海外华人媒体已经成为一支各方人士都在关注的力量。尽管如此,德国的几大华文媒体却似乎均未在事前得到南京世界华文媒体“峰会”的任何消息。当然也无缘被收录进在论坛前刚刚面世,由中新社香港分社编辑的《海外华文媒体名录》之中。

适值中国现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专程前往南京,研究海外传媒的定位与角色之际,德国华文笔会的主题则是定位于十六大后中国的前途、两岸关系等问题之上。会议特邀嘉宾—汉堡大学的关愚谦教授尽述了一生坎坷并在题外透露说其读书的原则之一是不看中国近代史,因不知所云,难辨真伪。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奥维尔的名著“1984”一书中所描述的集权政府的口号:“掌握了现在,就掌握了过去; 掌握了过去就掌握了未来”。也难怪近代史在诸多人的书桌上找不到一席之位。对于中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关教授认为颇有改观,然而自认无法预见解决中国现存问题的出路,于是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留给与会众人。

奥地利的著名政评作家俞力工先生则提出用“仁、义”化解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中寻求答案。会后与朋友坐在一处闲谈,情系故土,话题不免又回归到中国的未来问题之上。朋友突然提出说:“中国的硬件体制改革问题解决了之后,人心归正的问题怎么办?” —中国的前途难以预见,显见的倒是这个问题可能会是关心中国命运的人们的热门话题。

欧洲大纪元(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杨海平:评中共军事新闻的真实性
南方周末编辑投稿大纪元揭中共整肃内幕
陈定南:国父是谁牵涉人民权利义务
中科案在逃主犯朱焕良在美国旧金山现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