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乏味的16大分组讨论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9日讯】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六大终于在11月8日揭开了序幕。

在8日下午举行的第一次分组讨论中,发言代表开场白中几乎不约而同地使用的一个词也是“举世瞩目”。

但他们所说的“举世瞩目”似乎和真正在“瞩目”的“举世”所关心的东西有所不同。

世界之所以如此关注中共十六大,是因为这是一次涉及中共是否能够平稳有序地转移权力的大会,但无论是江泽民的政治报告,还是下午的首次分组讨论,无论是大会安排的新闻发布会,还是中国传媒有关大会的所有报道,都没有一个字、一句话提及权力交接。

三个代表挂帅

我8日下午总共旁听了四个小组的讨论,发言者既有基层领导,也有部长、省长,听他们的口气,好像全世界最关心的、“举世瞩目”的是江泽民执政十三年来的丰功伟绩,是“三个代表”理论的深远意义。

我这么说,似乎也有点不太公平。国际舆论并非不关心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和进步。今天下午乘大会新闻中心安排的大巴士前来参加分组讨论时,一位与我坐在一起的美国记者就真心地赞叹说,他几次来北京,每次都发现了一个新北京:新盖的大楼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了,如今北京与其它的国际大都市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

但这次之所以有这么多海外记者前来北京,不是来听代表们唱赞美诗的,而是来亲眼看一看中国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之外,是否也能在政治上完成平稳和制度化的权力交替。

也许这次大会确实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和平换代的大会。但从迄今为止的迹象和今天下午分组讨论的发言中,我看不出这一点,甚至从他们对江泽民政治报告的传统的誉美之词中,我也感受不到我在北京街头上感受的那种日新月异的气氛。

褒多贬少

不要以为只有基层干部和劳动模范才会在讨论会上强调“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江泽民的报告,在我旁听的四个小组的讨论中,包括由中央各部委负责人组成的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上海市代表团、辽宁省代表团和河北省代表团,发言者包括部长、省长、市委副书记、区委书记、大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发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也是“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不过,我也不应该期望能够在这种讨论中听到观点的交锋、中肯的意见、由衷的赞许和诚恳的批评。在分组讨论开始前,就有一位中国国内的记者对我说,就连人大、政协会议的代表发表意见时都避重就轻,褒多贬少,更何况党代会了。

他还说,这次开放小组讨论其实是有选择的,被选中的小组,知道海外记者会旁听,都采取事前准备、报批、发言时照本宣科的做法,不可能有畅所欲言、言词交锋的场面。

“内外有别”

大会新闻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曾经提前告诫我们这些外国记者,分组讨论时只能旁听,不能单独采访会议代表。

但我从辽宁代表团和河北代表团讨论会场走出来时,都看到有代表接受电视记者的采访。凑近一看,采访记者举着的话筒都写着“中央电视台”的字样。

原来,采访是内外有别。

接受采访的一位辽宁代表对着电视摄像机镜头,表情丰富地说:“江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三个代表’理论就是报告中的一根红线……。”(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百姓怎么看十六大(6)
中宣部严令16大前避免负面报导
樊百华:少一些"宫廷政治学"如何?
中国16大前夕大量执行死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