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录取领导子女不惜扩招–高招现场三年见闻录

人气 10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12日讯】北京青年报3月11日报道﹐从1999年至2001年﹐我有幸从京城到江南﹑北国和华东的三座城市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工作﹐所见所闻﹐令人感慨﹐难以忘怀。拙文虽挂一漏万﹐隐去单位真实名称与个人姓名﹐也无碍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千载难逢扩招年

  调档名单中没有“杜娜”的名字。杜娜父母的公关能力极强﹐招生工作还没开始﹐公关就到北京﹐杜娜想来我们学院上学的条子几经辗转传到我的手中。杜娜虽然考了520分﹐但是专科三个志愿全都瞎了﹐成为死档。唯一的希望是找有扩招指标的学校花钱读本科了。

  下午三点钟老杜突然间兴奋地在电话中告诉我﹐他联系了西北一重点大学本科﹐校方要2.8万元。招生单位正在开调档单﹐一会取出档案就齐活了。只要杜娜能走﹐我也减轻了负担﹐心中松了一口气。

  下午5点钟﹐我正在房间看档案﹐突然手机急促地响起来﹐老杜说﹐“西北那所学校录一男生﹐又不要杜娜了”﹐对方说话声都在颤抖。我沉思良久﹐决定与学院有关领导联系﹐看还有没有扩招的本科指标。从遥远的电话彼端终于传来招办主任亲切的话音﹕“昨天下午湖南有一个扩招的指标﹐那里没有完成任务。上午调到浙江﹐还是不行﹐今天下午又调到吉林。你30分钟后再打来电话。”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晚上9点30分终于传来招办主任激动的声音﹕“我们学院最后的一个扩招指标可以调到你那里使用了”﹐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杜夫妇时﹐老杜像孩子似的跳起来。

  17岁的杜娜是幸运的﹐恢复高考20年﹐大规模扩招是第一次﹐1999年从拉动经济发展考虑﹐高校出现了补偿性大规模扩大招生。20年等一回﹐犹如千载难逢。

  ■录检组长把关严

  录检组组长是位五十岁上下的男同志﹐一脸正气坐在那里把关﹐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为什么把高分生退掉﹐而把低分生留下﹖”录检组长仔细地审视着我前面一个招生院校的《调/退档单》。

  “这个考生虽分数较高﹐但个子太小了﹐只有1.48米。”

  “你们是工科院校﹐教育部对于工科院校学生的身高没有特殊规定不能退档。南方孩子特别是女孩就是个子小﹐爹妈给的没办法。”

  “这个学生还平足﹐跑不快﹐上体育课有影响。”他一边让录检组长看表﹐一边喋喋不休地寻找着理由坚持退档。

  “我就是平足﹐我跑得可快了﹐上大学不受影响。”录检组长边调侃边把体检表递了回去﹐看来这份档案是退不回去了﹐看到刚才精彩的“录退之争”﹐我心里十分高兴﹐并对这位录检组长肃然起敬。

  “您刚才够威的﹗”我说道。

  “退档退得没道理。高分走不了﹐低分走了﹐让我们无颜见江东父老。”看后边没人﹐我又和他聊起了今年的扩招。他说﹐“教育部扩招指标下达得比较晚﹐扩招指标下来时﹐考生已填报完志愿。省里只好组织考生又填报扩招志愿。省外高校看好我们的高分生﹐纷纷追加扩招指标。”

  是啊﹐当前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只有在教育消费方面却是严重的供不应求。一方面是送子女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一方面却是门槛高筑﹐半数以上考生难圆大学梦﹔一方面是高校数量少﹐国家对高校投资缺口很大又一时难以改变﹐一方面是中国百姓准备给孩子念书的丰厚的储蓄像睡狮一样岿然不动﹔一方面是一些家长手中的钱不知道往哪里送﹐一方面是外国教育机构向中国张开弥天大网。

  ■违纪“极品”遭惩罚

  2000年东北某省对招生工作十分重视﹐对违规违纪者严加惩处。此次招生采取网上录取﹐使招生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充份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体现了办学自主权﹐更有利于实现高校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由于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也使工作人员减少三分之一。网上录取隐去考生姓名﹑考号﹐电子档案录入后﹐由考生签字﹐报考学校专业均不得变动。

  话说鑫州某中学的毕业生陈涛体检合格﹐高考成勣590分﹐报考提前录取的某工程学院。一天上午陈涛父亲忽然接到招生院校王老师的电话﹐叫他带上陈涛到鑫州大厦面试和体检。王老师从头到脚﹑从前到后把陈涛上下打量了三遍﹐并让陈涛在他面前来回走了两趟。严肃地﹑缓缓地说道﹕“老陈﹐你的孩子一只耳朵有小坠﹐一只耳朵没有小坠﹐左右不对称﹐有损校容。另外﹐你儿子一只脚板太厚﹐一只脚板过薄﹐走起路来﹐平衡感不太好﹐看来体检有问题。”

  老陈战战兢兢说道﹕“我们是经过学校统一组织的体检合格后才报的你们学校﹐不可能体检不合格啊﹗”王老师轻蔑地说道﹕“他们的检查我们不认可。但是你的孩子怎么办呢﹖现在档案在我们这儿﹐不合格我得退档﹐退回去可能把孩子耽误了。你们先回去吧﹐我们再研究研究。以后有什么事情由当地张老师和你们联系。”王老师说到这儿﹐顺手指了指坐在旁边一言不发的一位30多岁的男子。

  当天下午﹐张老师打来电话﹐“小孩的事﹐比较难办。你们准备2万块钱﹐明天上午送来﹐由我出面打点﹐疏通各种关系。”老陈接完电话﹐脸色苍白﹐马上向单位请假﹐赶回家去商量。

  老陈是鑫州百货商店的职工﹐每月工资几百元﹐老婆孩子在郊区务农﹐上学。多年来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巴的。老陈一口气跑回家﹐陈涛非常懂事地说﹕“爸﹐我知道咱家没有那么多钱﹐一下也借不到﹐工程学院我不去了。我考了590分﹐还可以去其他重点大学﹐干嘛一棵树吊死。”第二天老陈将家庭经济状况向张老师做了介绍﹐最后说道﹕“我们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这个学校不去了﹐请退档吧﹗”

  “这个学院是你们自己报的﹐你们说去就去﹐说不去就不去了﹖档案在他们手中﹐孩子学校看中了﹐你们即使不去了﹐也要把钱交了﹐把手续办了﹐然后王老师回到学校再把档案和钱退回来。可那时﹐你们想去其他学校也晚了。你们不要太看中这两万块钱了﹐要为孩子的前途负责。”张老师一步紧似一步地说道。

  “你们回去再考虑考虑﹐明天你们带两条极品云烟﹐两瓶茅台酒再来见王老师。”

  老陈和儿子步履艰难地走在鑫州大街上﹐茫然地看着滚滚的人流。“爸﹐我只知道云烟中有红塔山﹑山茶花﹐不知道还有极品云烟﹐……什么极品﹑极品﹐我看这俩人就是中国人中丑类的极品。”老陈猛然心中一亮﹐父子二人毅然地走向市纪检大楼。事后得知﹐两位“极品”受到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

  ■长袖擅舞搭顺车

  华北某大学的张老师一身淡妆不施脂粉﹐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深闺大院象牙塔的好好先生的书卷气。入驻前招办主任让她特招两个学生﹐如果有困难可以由学校下两个扩招指标。这两个学生是学校领导点的名﹐务必带回去。

  不幸的是这两个人都没有上他们学校在本省的出档线﹐只够省内最低录取线。张老师异常认真地和录检组老师谈了这两个学生的情况后﹐表示可以下两个扩招指标。录检组老师不愧久闯江湖﹐丝毫不含糊﹐立马把身价标出来﹕“招办给这两个人档案可以﹐但是你们如果只下两个指标﹐那不行。得下四个指标﹐这两个人由你们点录﹐另外两个人由省里定。”张老师有些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她怀着一线希望﹐楼上楼下找了不少领导﹐说得口干舌燥。她来时穿的是一双新皮鞋﹐楼上楼下跑得脚面都磨起了一个大水泡。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只好在脚面上贴创可贴﹐继续坚持说服工作﹐但是仍然没有丝毫的进展。张老师被困两天﹐无奈急得向校招办主任汇报。大学的招办主任颇具大家风范﹐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再追加两个指标。”第五天早晨﹐张老师终于获得解放﹐鸣金收兵。

  ■北京院校红透天

  2001年华东某省600分以上的考生有6000多人﹐全省理工类前20名考生均投身清华门下﹐可第一志愿报考清华670分以上的考生有72人﹐650分的139名。清华原计划招59人﹐看到生源如此优秀﹐便将招生人数从原计划的59人扩招到80人﹐为此清华享受提前半天调阅考生档案的特权。清华风头出尽﹐北大岂能屈居老二﹖北大原计划招收52人﹐扩招35人﹐其中文科前5名北大“一个不落”照单全收﹐实现了自己的千金之诺。

  在该省招生中﹐北京院校红透天。这个省经济欠发达﹐大学生就业有一定难度﹐一些学校老师对学生引导有误区﹐有的老师多次对学生讲﹕“你们千万别报省内大学﹐学生毕业了﹐在省内要饭都要不上。你们一定要到北京去﹗到上海去﹗将来大学毕业了﹐就是要饭也不要回来要﹗”于是学生们盲目报北京﹑上海的大学﹐南京﹑杭州﹑武汉都不去﹐标准高得吓人。其实﹐即使是北京的考生﹐每年也都有近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要到外地上大学。由于一窝蜂地盲目报北京的院校﹐致使重点院校本科批次录取结束时﹐仍有1500多名600分以上的考生因“撞车”而未被录取。本省农大﹑医大﹑交大﹑陶瓷﹑水电学院等普遍未能完成招生计划。从第二批本科批次投档情况来看﹐不少在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撞了一回车”的考生又在二类本科批次狭路相逢﹐高分考生集中在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工商大学﹑工业大学等几所院校。北京院校所有录取的学生﹐均是一志愿录齐﹐北京院校的招生老师个个喜气洋洋。

  一天吃饭时﹐北京院校的老师不期然围坐在一起。北方工业大学的老师神采飞扬地说﹕“我们学校招的最高分是666分﹐这个学生一志愿报的是清华﹐二志愿是北大﹐他比清华的录取线低了2分﹐二志愿转到北大﹐北大一志愿的都录满了﹐二志愿根本没出档。就这样落到我们学校。”“哪有这样报志愿的﹐既报清华又报北大太可惜了。”大家议论着﹐只有工贸学院的老师低头不语﹐“你怎么不说话﹖”有人问到道﹐“我正考虑带来的一把条子怎么办﹖出档分数那么高﹐回去怎么交待﹖”另一位说﹐“有什么不好交待﹐低分找谁也不好使。”(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孩子稚嫩的肩膀扛不起太多 (2/21/2002)    
  • 成人高考作弊之风愈刮愈烈 考场混乱不堪 (2/1/2002)    
  • 春季高考今举行 北京首用”3+X” (1/29/2002)    
  • 公安局接警后称”走不开” 少女命丧高考路上 (1/16/2002)    
  • 作弊风 大学出现聘枪手广告 (1/14/2002)    
  • 北京校园贴出广告 重金聘请高考枪手 (1/13/2002)    
  • 第一次出演电视剧 李湘就像面对高考 (12/27/2001)    
  • 高考舞弊严重 山东经济学院清退15名假学生 (12/22/2001)    
  • 广东高考舞弊案审结 原教育局长判囚八年 (12/21/2001)    
  • 高考招生录取亲历记–一个大学教师的痛心披露 (12/14/2001)    
  • 教育部官员称大学生可否结婚由高校决定 (12/8/2001)    
  • 因家贫如洗 广西2001年高考理科状元沦为劫匪 (11/20/2001)    
  • 实战中企业要用什么样的人才? (11/16/2001)    
  • 北京明年高考:语、数、外单独命题 综合科全国统一 (11/15/2001)    
  • 大陆教育部负责人透露:高考录取率今后可能下降 (11/14/2001)    
  • 昏倒!中国大陆高考学生答案绝粹 (11/6/2001)    
  • 骗子开起“招生办” 轻易骗款过九万 (10/17/2001)    
  • 江西少女街头被炸死 家属状告公安局不作为 (10/15/2001)    
  • 高考状元患了精神病 被家人用铁笼子锁在山上2年 (10/11/2001)
  • 相关新闻
    北京校园贴出广告 重金聘请高考枪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