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登大陆 国企渐沦陷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12日讯】大陆入会不到半年时间,各行各业受到的冲击正逐渐显现,特别是大型国有化工、家电、汽车、医药、航空等十五大行业,因缺乏独立知识产权和品牌创造能力,加上产业家底油水不多、自主开发能力太弱及战略思考方向不对,普遍技术水准落后国际企业五到十年,有的还落后二十至三十年,面对外资企业的进入,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市场正逐渐落入外资企业之手。

就大陆最大的外资企业-德国巴斯夫来说,其在大陆有九家化工企业,从尼龙、地毯、醇、涂料、维生素、乙烯、染料、乳胶,到分散体,形成系列产品分工体系。相较之下,大陆的企业太小,各个合资中方又分属于不同的地方政府,以分散对集中,只能被人控制。再加上跨国公司在技术和管道方面的控制,引进外资发展中方控制股权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产业将被跨国公司整合,逐渐被跨国企业纳入他们的国际生产和销售体系。

大陆著名的经济学家杨帆指出,大陆主要产业在关键生产环节技术落后,装备水准低。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建筑业、公路水运、交通、铁道、船舶、机械、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医药等十五个行业,普遍技术水准落后国际水准五至十年,有的还落后二十至三十年。

杨帆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的研究员,其对市场的分析通常受到重视,杨帆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大陆十五个行业竞争力的文章。

首先就医疗行业来说,大陆医疗市场潜力相当巨大,跨国大厂如罗氏、扬森、葛兰素史克、辉瑞等早已进入大陆市场。然而大陆医药业七六%为中小企业,产品有二十四大类,一千三百种化学原料,三千五百种制剂,多属普通医药,附加价值低,科技管理水准低,科研人员只占卫生系统五百万职工的?.五%。制药业是高投资、高效益与高风险产业,从实验室到市场药品的比率为五???:一,开发一个产品约一亿美元,国际大型医药企业将年销售额的一五%以上投入新药创新,在大陆却只占七%,在三千种医药产品中,有九?%仿制外国,每年三十至四十种。入会后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仿制要付款,每种每年约四至十亿美元,有些企业可能因付不起仿制费用而停产。另外,大陆有七万六千家纺织企业,初加工能力过剩,企业间过度竞争,深加工、精加工能力不足;出口数量世界第一,出口金额世界第四,年出口服装五十万件,价格却只有法国的四分之一。化纤品种比国际水准差十至十五年,纺织机械更为落后,无梭织机占五.四%,一九九四年世界平均水准为二七%,发达国家在九?%以上,可见,纺织行业的竞争力有多低。

家电行业更不用说,价格战早在前几年开打,虽然外资家电业迟迟不愿加入战场,但今年以来,外资品牌的家电用品的价格也大幅下降,本土品牌的家电更是无力招架。目前大陆家电企业二千五百家,生产能力过剩,实际利用率仅有五八%。自主开发能力弱,先进技术攸关企业生存。尽管大陆家电企业已引进数十条彩电生产线,彩电的生产能力达七千万台,表面上看,大陆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国,但在核心技术的一千多项专利中,大陆没有一项专利,彩电工业依然仅仅是个典型的装配工业。

大陆企业面对这些外资企业强大竞争,各行各业喊出口号要全面抗敌,包括提升管理能力、引进外资、上市筹措资金等等,就是没有企业提出要强化自主开发能力。

杨帆指出,国际竞争能力的指标就是自主开发费用,大陆汽车企业开发费用不足销售额的2%,国际水准是10%,汽车应每七至八年换一次车型,开发一个车型要十至二十亿美元。大陆强调提高国产化率,却忽视了自主开发能力,在合资过程中,中方在原车型改型、自主开发新产品方面都受到控制。跨国公司掌握产品开发权的同时,也掌握了零部件的定点权,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 上述行业过去都由大陆大型国有企业所垄断,也受大陆政府的保护,但入会后,这些保护障碍一一撤离,现今只是入会的开端,外资企业在储存能量蓄势待发后,跨出的第一步已让中资企业承受不起,未来大陆政府如何协助这些根基不稳的大型国有企业渡过难关,将是一大挑战。

──原载《中时电子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大陆累计使用外资已经突破四千亿美元
NB厂第二季出货 可望优于首季
大庆油工抗议事件 只是冰山一角
中共将于4月1日调整外资税务优惠政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