龌龊事儿真不少 国内足球经纪人手段揭密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7日讯】四川在线7月16日报道﹐在拥有几名好外援,就能把整个队伍的成色提高两个档次的联赛竞争环境里,各俱乐部找外援也得仰仗经纪人。不久前北京国安爆出了外援罗兰德要上告俱乐部的新闻,为此罗兰德的经纪人,以及混迹于国内的其他一些经纪人不约而同地借此机会站出来,感叹“中了”,其实几年来关于引援在经纪人身上发生的龌龊事儿也不少,有曝光过的,有些龌龊则至今仍属于“小秘密”的范畴。

外援资料成堆,最光鲜的是陪衬

上上个赛季末记者到外地采访,前往一家甲A俱乐部造访该俱乐部相熟的负责人时,正巧遇上工作人员抱着刚收到的一摞英文传真件给他送来。这位负责人简单地把传真翻动了一下,便随手递过来:“都是经纪人发来的外援资料,这一批是17个人,前几天我还收到过一批20多人的。”

说实话,我们接到手里的传真件看上去就赏心悦目,每一页球员资料都是统一的格式进行打印,不仅详细介绍了该球员的自身状况以及履历,而且还在每个人的最光鲜之处用“”进行了标注,而“”利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这些球员曾经效力过的显赫俱乐部,当时我们随便翻翻就看了包括都灵、皇家马德里等几个大俱乐部的名字。

“这些球员来头都不小啊,买吧!”当记者和这位俱乐部负责人开玩笑的时候,却不曾想惹出了一番让我们闻所未闻的“经验之谈”:“现在网络发达了,我要是说这些球员是被‘刷色’之后推荐给我们的,实在冤枉了给我发传真的经纪人。放心,假如我派人上都灵俱乐部或者皇家马德里俱乐部搜索,肯定能找到这几个球员的资料,可我要是真的看上了谁而想买,那倒是有可能花多少钱都买不来。”

看我们满怀狐疑,这位负责人继续解释道:“咱们关系都不错,给你说说里面的事儿也不怕。我的意思是,在他们给我发来的球员介绍里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一部分球员是他们实实在在想推荐给国内俱乐部赚佣金的,而另外一部分则只是通过一些渠道拿到手的球员资料,这些球员他们根本无力引进中国。两部分球员相比,当然是我后来说到的他们无力引进的球员水平更好、更吸引人,而经纪人把两部分资料囫囵传过来,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觉得他们有实力、可信。一旦我们看上了他们弄不来的球员也没关系,他们会先表示去联系,稍后拿出种种理由告诉我们在这个球员身上出现了怎样怎样的变故,运作来中国有难度,然后很有诚意地继续介绍,在他们提供的资料里,还有某某球员和这名球员的位置相同,水平也相当好,而且价钱还便宜,希望我们考虑,这一轮推销卖的才是他们能卖的球员。”

据这位俱乐部负责人告诉我们,在早几年有不少俱乐部都上过类似的当,而且可恨的是经纪人真心“踹”给俱乐部的外援又往往身材、身体素质很好,容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像,可买来之后放到场上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现在上这种当的俱乐部越来越少了。

组合是临时的,赚了佣金拜拜了

从最近两年开始,在中国足坛讨生活的经纪人队伍逐渐变得相对更为正规和正轨了,或许足协关于经纪人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对他们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但是足协规定到中国联赛效力的外援必须经过有经纪人资格证书的经纪人负责办理一切相关手续,倒是给讨生活的经纪人们带来了相应的实惠。但是和国外的大牌经纪人相比,国内俱乐部接触的大部分经纪人扮演的角色更像是“经手人”。

按照惯例,活跃在世界足球舞台一线乃至二线的球员,都有自己的签约经纪人,双方签订的合约短则三两年,多则五年、八年,甚至终身,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尽力让球员保持是一支“绩优股”,这样一来双方自然而然就达成了一种荣辱与共的信任与默契,球员转会经纪人会和他一起绞尽脑汁地选择俱乐部,球员在俱乐部效力过程中出现问题,经纪人会主动迅速地出面一起解决。

而我们国内的经纪人做的通常都是一锤子的买卖,凭着和国外经纪人“上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逢赛季更迭,他们总会从国外经纪人手中拿到一批出于种种原因被淘汰下来的球员资料,然后带到国内来兜售,只有这些球员中有人能够顺利登陆中国联赛,那他们才会和经纪人签订一份期限一般为两年左右的合同。

碰上运气不错,租借也好、转会也罢,球员在中国的联赛中站住脚混出了一些名堂,签约经纪人就会有第二次给这名球员哄抬身价寻找买家赚钱的机会,即便运气不好球员和俱乐部只签下了一两个月的短期合同,其间又表现平平,那也没关系,反正只要这名球员拿到了中国联赛的登场资格,经纪人有一份钱赚就是板上钉钉了。

有时为了多赚钱,经纪人们也会做出一些不顾操守、脸面的事情。比如就某名外援初步和俱乐部达成一致,有些经纪人就会暗地以酬金作为“答谢”,打通俱乐部上层的关节,促成俱乐部和球员签下一份时限尽量长的工作合同。这样一来虽然他们要在赚钱的时候分出一杯羹,但是合同期长了就意味着转会费或租借费成倍增加,最终还是能得实惠。哪怕俱乐部发现看走了眼要提前和外援解约也不怕,只求俱乐部给齐全部工资,那是仁慈的,假如撕破脸皮,还能得便宜卖乖找俱乐部要违约金。还有的经纪人看到

帮某某俱乐部引进的外援好使,惹得其他俱乐部眼馋,就往往耐不住寂寞,利用联赛间歇期,暗地把这个好使的外援高价转卖,即便买卖不成也无所谓,“见利忘义”的屎盆子一古脑儿都扣到外援头上就是了。

即使有些经纪人有时候生意做得不顺利也不要紧,总会有一些通过其他渠道推荐给俱乐部,被俱乐部相中的外援,要靠他们的注册经纪人资格办手续获取联赛的参赛证,这样一来就算这经纪人当得是受雇于人拉郎配式的,脸上不怎么有光也无所谓,反正手续办好了俱乐部会送上一笔辛苦费,也是有钱赚的。

练好对症下药 兼顾摆局下套儿

面对一些引进失败的外援,我们经常会听到来自俱乐部这样的抱怨:“出去考察球员的时候,看他挺好的,怎么一到真刀真枪打比赛,就不好使了呢!”殊不知外援表现上的差异,也和经纪人的“巧妙安排”有一定关系。

早几年国内曾经流行过经纪人带球员到俱乐部试训,以至于每逢咚训,海埂就成了多国部队表演的舞台,但这种现像随着俱乐部负责人和教练们指责试训的外援绝大部分是乌合之众,随着经纪人们花了大笔的路费而“事倍功半”而渐渐消失了。“让‘二把刀’外援和中国的球员一起练,考察他们的水平,还真不如让他们就呆在国外的俱乐部里,把国内俱乐部负责人、球队教练请出去实地考察他们。”

据一位有些交情的经纪人告诉我们,他曾经多次安排国内俱乐部老总、教练出国考察球员,所到俱乐部重点考察的外援人选都是事先确定的,于是也就事先打好招呼,到时候不仅被考察的外援会出于生计使十二分力气表现,而且其他球员也都同心协力多给重点考察对像喂喂球,或者以他们为核心做做配合,总之尽量给陌生人留个好印像促成这笔买卖就是了。这也往往就是买来的外援当初看着不错,买回来放进队里立马不好使的原因,类似的粉饰算不算弄虚作假骗人,就看各自怎样理解了。

也有的经纪人,看准了俱乐部想要引进大牌球星增加票房号召力的心思,拐弯抹角联系到一些过气的大明星。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过气,明星的身价和凡人也不一样,于是为了降低身价促成交易,经纪人们甚至打起了合同期内总登场时间等细节的主意,一边劝老明星把握赚钱机会,不费吹灰之力地到中国走一趟;一边宽慰俱乐部,即使大明星不上场他也是队里的人,人在就有号召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去年一位大牌明星加盟了某支甲A俱乐部,却眼睁睁就是上场的时候少、不上场的时候多的玄机所在。(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足球作家杨杰:中国足球兵败韩国反思(米卢篇)下篇  
周星驰日前透露即将进军好莱坞
中央责国足世杯表现差 三战皆负输得难看
弃年薪千万 美国球星参军捉拉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