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期刊指标评估科研成果 科学家提异议

人气 51

【大纪元2020年03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刘薇编译)学术评估在科研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对科研人员的学术能力及成果进行客观评估却并非易事。多年来,专家们以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该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作为对论文作者的评估依据,但近日,来自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四位自然科学家对现行评估体系提出异议并指出,过分使用这些指标反倒会给科研质量带来负面效应。

持此观点的相关论文发表于《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B),其主要作者是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人类学系的查普曼(Colin Chapman)教授和奥斯陆大学(University of Oslo)的史丹斯(Nils Chr. Stenseth)教授。文章认为,现行评估体系适用于卓有经验的科学家们,但由于人们对其不当的使用方式,却给年轻学者及其职业发展带来了困扰,而且,对于这些指标的过分依赖正在将人们的注意力带离科研本身。

现行学术评估体系的操作标准

通常,科研人员会围绕其研究方法和成果撰写论文并向学术期刊投稿。期刊编辑再将其发给该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接受该论文。如果论文最终得以发表,其他研究人员也可以在自己的著作中对其进行引用。而引用数量的多少则成为评判该论文质量的标准。

另一重要的评估标准是发表该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即前两年在该期刊上发表的每篇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最负盛名的期刊,如人们熟知的《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柳叶刀》(The Lancet)等,有着最高的影响因子。很多人认为,只有发表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

现行学术评估体系的缺陷

大约十年前,史丹斯在欧洲科学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的评估委员会任职时,曾与其他委员们讨论了这些评估指标的使用,“我们中有些人认为引用数量并不重要,因此就去阅读论文原文。”

但他们很快发现,那些被引用最多的论文竟然是评论文章,而评论通常并不包含新发现。而有些论文被多次引用竟是因为其中存在缺陷!其他论文引用它是为了指出其错误所在,但它仍被列为引文!因此,“大量被引用并不能证明该论文具有出色的科研质量,”史丹斯说。

这次经历令史丹斯至今记忆犹新,也成为了他对此评估体系的观点转换的分水岭。

他们还在文章中列出了学者们用以提高评估指标的“小把戏”。比如给论文列出多名作者,无论参加研究与否,你可以成为我的论文作者,我也可以成为你的论文作者。再有就是相互引用以增加论文被引用的次数。甚至于很多期刊都会要求其作者引用该期刊中的其他论文,以增加该期刊的影响因子。

无独有偶,美国细胞生物学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在其2012年的《旧金山研究评估宣言》(DORA)中也建议不要将期刊影响因子用作评估科研论文的替代指标,更不应对其作者的聘用、晋升或获取资助起到决定性作用。全球约有1,550个组织签署了这份请愿书。

查普曼表示,希望年轻学者能意识到该系统的缺陷并予以修正。当你过度关注论文在哪里发表、被引用了多少次以及其期刊的影响因子时,自己的注意力会离开科研本身。而在某些独特的小领域中,即便是非常优秀的科研成果也不大可能获得很多的引用次数。因此,“学者们应该停止关注这些指标,而要去重新阅读论文本身”。

该文章的十四位著者总结说:“我们希望能就此引发一场讨论,以塑造学术界的未来并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科学家拥有能够解决社会需求的最具创造力的头脑。现在是时候来打造我们想要的未来了。”◇

责任编辑:朱涵儒

相关新闻
学术期刊连年涨 美学生串联他国抗议
揭开大陆学术期刊的灰色版面费
学术不端 南京大学女教授百余篇论文被撤稿
长江学者梁莹获七项处分?南京大学回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