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关于私有财产的小常识

人气 507

【大纪元2020年09月08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Roger Kimball撰文/孟晓闻编译)现在是新闻无聊季(Silly Season,注:常指夏季时无重大新闻,报纸充斥无聊或“愚蠢”的消息)的结束,所以我想我们不应该对评论界的愚蠢行为感到惊讶。

我知道争夺最愚蠢作品称号的竞争很激烈,但我倾向于提名这部作品:“为掠夺辩护:不文明行为的暴乱史(In Defense of Looting: A Riotous History of Uncivil Action)”,这是我近期记忆中最令人厌恶的左翼胡话之一。

我觉得它的出版也是近期记忆中最愤世嫉俗的举动之一。

一年多来,这本书一直以不同形式流传在破落知识分子的牢骚阴影中。但是,哈切特(Hachette)出版公司的某些商界天才,认识到反社会的政治荒诞正成为一种新时尚,他们决定把这本书从尘封中拾起,现在重新把它推了出来。

事实上,作者威基·奥斯特韦尔(“Vicky” Osterweil)本名为“威利”(Willie,女性名,作者是变性人),这给这本书带来了额外的政治正确的刺激。

我昨天写了篇显得荒谬的对新马克思主义小年轻们的劝诫练习。坦率地说,在这样做之前我犹豫了一下,因为即使重复奥斯特韦尔先生/小姐的论点(更准确地说,他/她的论点),也是在赋予它们不应有的合法性。

简而言之,他/她主张暴力抢劫——“动乱或暴动时大规模侵占财产,大规模商店行窃”——作为一种革命解放的形式。这个宣言就像让人无以言对的道德雷鸣,让人几乎无法坦然回应。

要反对这个论点,就是把它看得过于严肃,而它不配。像尼采所说,人们不会去驳斥一种疾病。

但奥斯特韦尔提出的一个论断,我认为是值得重复告诫的:“财产权是天生的、结构性的白人至上主义。”因此,他(她)们说:“支持白人至上主义就涉及到承认财产和商品形式。”

这其实就是披着三K党外衣的马克思主义老调重弹。这年头,你只要宣称某件事,或随便一件事是“白人至上”的证据,都不会错,比如从儿歌“雪人弗罗斯蒂”(Frosty the Snowman.)开始。

这么宣称有两层好处。首先,它可以有效压制辩论;大多数人不会冒着让白人至上主义的刷子抹黑(如果我可以使用这个词)的风险。第二,它赋予发言者一种令人满意的,虽然具有威胁性,但自带而来的道德光环。

对平等的欲望

几个世纪以来,倾向于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家都明白,对平等的欲望是攻击私有财产的动力,是自由的敌人。

这种欲望支撑了共产主义暴政的悲剧。政治正确性的兴起将这种欲望在多个社会问题上换成了各种新名词:不是无产阶级,而是环境;不是挣扎的人民,而是“生育自由”、同性恋权利、第三世界、多样性培训,以及结束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

《为掠夺辩护》一书是这种类型的一个标本案例。起初,用马克思的名言来看,它就像历史重演的闹剧。但当我们考虑到波特兰、芝加哥、圣路易斯、华盛顿特区和许多其它城市的街头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些城市是安提法(Antifa)组织、“黑人的命也是命”(BLM)组织,和类似的与“法律和秩序”为敌者的活动场所,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为悲剧的重演做任何准备,那就是一个草率的人。

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反对说,他们是为仁义所驱动的。他们想帮助穷人、环境、受压迫者。他们想消灭世界上的种族主义和其它压迫。

这种抽象的仁爱态度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几乎无处不在。虽然它的出现时间较短,但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政治机体的组织中。

早在1794年,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总统就尖锐地指出:“我不能动用宪法中那条赋予国会将选民的钱用于慈善事业的条款。”

可我们已经走了多远!现代福利国家走得已经远远超前于麦迪逊。这代表着抽象仁爱的胜利。产生的主要效果是把对国家的依赖制度化,同时也使得负责管理政府慷慨福利的官僚机构稳步增长。这两点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福利国家是如此难以取消。

有没有其它选择呢?是的,它是——或至少曾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选项: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的理念和他首次发表于1798年著名的《人口论》(Essay on Population)。

其中关键段落是,“我们要感恩所有人类天才的崇高努力,感谢将文明从野蛮国家区别出来的一切”,感谢“财产和婚姻法,以及表面看起来狭隘的自利原则,此原则促使每个人努力改善自身状况”(我强调的重点)。

正如马尔萨斯所言:“以仁爱代替自爱,作为社会的主宰和动力原则,乍看之下,似乎是一种极度虔诚的愿望。……但可惜!那个时刻永远不可能到来。”

恰恰相反,对仁爱的推崇是给痛苦开出的药方,因为在压制个人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压制了人类赖以取得任何道德和智力上胜利的力量。

私有财产的确是普遍仁义的障碍;但普遍仁义不过是一个幻影。废除私有财产,其结果不是消灭,而是增强自私自利。“如果没有财产管理体制,每个人都不得不力守自己的小店。自私自利将大行其道。争论的主题将不断持续下去。”

这不过是常识。但是,正如时髦的奥斯特韦尔无节制的狂言提醒我们,常识是一种最少见的美德。

原文A Little Common Sense About Private Property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罗杰‧金博尔(Roger Kimball )是《新标准》(The New Criterion)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也是邂逅书局(Encounter Books)的出版人。他最近的著作是《永久的命运:失忆时代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The Fortunes of Permanence: Culture and Anarchy in an Age of Amnesia)。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观点。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名家专栏】百年前已证明社会主义必失败
【名家专栏】人们真的不相信资本主义吗?
【名家专栏】从三次革命看十一月的抉择
【名家专栏】不公正的法律根本不是法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