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深入世界尽头冒险研究 中大南北极科学家同台

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周会演讲,邀请前往南北极研究的科学家同台。左起地科学院长许树坤、林映岑助理教授、郭陈澔教授和李光华副校长。(林映岑助理教授、郭陈澔教授提供)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1年11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南极企鹅,如何遇上北极熊?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周会,安排台湾第一位在南极过冬研究的女科学家—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以及首度在北极插旗的台湾地球科学探索队—地科系郭陈澔教授同台演讲,透过两位科学家身历其境的精彩分享,开启台湾地球科学前往极地的冒险研究旅程。

台湾第一位在南极过冬研究的女科学家—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左),以及首度插旗北极的台湾地球科学探索队—地科系郭陈澔教授(右)首次同台演讲。
台湾第一位在南极过冬研究的女科学家—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左),以及首度插旗北极的台湾地球科学探索队—地科系郭陈澔教授(右)首次同台演讲。(林映岑助理教授、郭陈澔教授提供)

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以“一起漫步到世界尽头”为题,分享她如何在环境严苛的南极待了54个星期。在前往南极途中、在南极的生活以及返回台湾的路上,一切充满着变数。尤其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时,南极虽然号称“最后一块净土”,但研究站上的生活仍因疫情而多变。

两组科学家深入极地研究,不约而同在南北极插上中华民国国旗。
两组科学家深入极地研究,不约而同在南北极插上中华民国国旗。(林映岑助理教授、郭陈澔教授提供)

林映岑说,南极因缺乏物资和现代生活便利,生活可比外太空,加上永昼和永夜,对精神上是极大考验。但回首在南极研究站的日子,虽然经历过史诗般的风雪,却也纪录了1,600个小时的第一手光学雷达资料,能够把这样宝贵的经验带回台湾,也算是最大的安慰。

地科系郭陈澔教授分享,疫情前到北极圈其实并不困难,然而,疫情肆虐下的不确定性,人的意念在环境变动下的抉择才是最艰难的。此次演讲他以“拥抱机会 接受挑战”为主轴,并以科普为主,学术为辅,讲述北极圈探索队成团的机缘、过程与所见所闻,并分享队员们在出发前与后的心路历程、小故事与队员们人生因北极之行后产生的改变。

他们所前往的北极圈内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相对陌生的,但对于科学家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探索之地。此次,三位队员以野外地质、地形与地球物理探查为方法,将第一手观测资料带回台湾,也为深化台湾北极圈研究铺好路,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伙伴参与,并拓展跨领域研究与国际合作。

12月17日,中央大学研发处和人文研究中心将在罗家伦讲堂规划一场的“南北极科学与人文对话讲座”,除林映岑和郭陈澔两位老师之外,另将安排画家、作家、旅行家和医生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座谈,预计是一场难得的人文与科学飨宴!◇

责任编辑:李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