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语:三个烟囱

作者:青松
所有的问题的形成,都是有点滴积累起来的。空气污染,全球变暖,也许每一个烟囱都不是无辜的。(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46
【字号】    
   标签: tags: , ,

开车带孩子外出,小家伙在后座看路上的风景。突然,他大喊一声:“妈妈,有烟囱往外冒烟,糟糕了,会全球变暖的……”

我明白孩子的意思。我陪他读的书上,曾经讲到现在的气候变化以及原因。书上解释得很详细,举例时提到烟囱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大气层的热量无法往外排,进而加剧全球变暖。

那本书应是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知道全球变暖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想要保护地球,所以看到烟囱才会紧张。

我笑着跟他解释说,这个世界很大很大,一个烟囱不会导致全球变暖的,不用担心。小家伙依然很关切、很认真地说:“但那是三个烟囱……”

听了孩子的话,我本能地想笑。孩子太认真了,我说一个烟囱没关系,他立马想到那不是一个烟囱,而是三个,所以问题还是很严重。孩子小,无法理解这个世界是完全能容纳下很多烟囱的。

于是,我告诉他,三个烟囱也没关系,排出的二氧化碳会被绿叶吸收。孩子听了,不再争论。他沉默了,我反而意识到大人和孩子的心理不同。

孩子一颗赤子之心,从书上学到什么都很认真地对待,看到烟囱就提醒大人去解决问题,更好地保护地球。他的知识面和理解力依然有限,但那种精神是在我们大人身上所不具备的。

或许是因为我们见识太多了,或许是我们考虑太实际了,总之我们面对很多问题都变得麻木。一个烟囱我们觉得不影响什么,三个也没关系,三十、三百个其实也无所谓……因为世界很大,一点小事不会改变全局。

但是,所有的问题的形成,都是有点滴积累起来的。空气污染,全球变暖,也许每一个烟囱都不是无辜的。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似乎变得更加从容,但那从容里有麻木,而麻木会让我们忽略问题。有时候,多些孩子的赤子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反而是好的吧。@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烧制砒霜的原料砒石,像土但比土硬,像石但比石碎,掘土数尺便可得到。江西广信(今上饶)、河南信阳都有砒井,因此称为“信石”。最近生产最多的只有衡阳,一个厂家竟有年产达一万斤的。
  • 然而,44年后,又是唐山!又是7月!据中国各媒体引述地震台网的描述,2020年7月12日早上6时38分,唐山发生规模5.1级地震,距唐山大地震中心古冶区7公里,震源深度仅10公里,属极浅层地震(76大震震源深度是12公里),之后又发生33次余震。临近的北京和天津也感受到一阵猛烈摇晃。唐山民众睡梦中惊醒,许多人形容这是近几年震感最强的一次。
  • 《道德经》被认为是汉字“回文”美技的源头。在《道德经》中有许多自然不带痕迹的回文(“回文”)闪烁着老子的大智慧,隐喻人生之道的奥理。
  • 当你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时,总是免不了要和他人比较。如果只是和别人比较那倒还好,有时候还会产生嫉妒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失去自信。
  • 上期我们和大家分享到嫘祖最先教会人们怎么养蚕抽丝做衣服,今天我们来分享一幅画,这幅画是《孝贤皇后亲蚕图》,这幅画是描写一场祭祀先蚕嫘祖的活动,实际上也是怀念孝贤皇后本人。
  • 被载入《明史‧方伎传》中的御医共有五位,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令三朝帝王爱重的御医戴思恭。戴思恭(1324~1405年),字原礼,号肃斋,明朝浦江(今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人。他“生儒家,习闻诗礼之训,惓惓有志于泽物”;“自幼庄重,不苟言笑,孝谨温良”;“读书明大义,颖悟绝人”;“暇日于星象堪舆风鉴之术,靡不旁推曲究,尤精心轩岐书”。
  • 12月,在南岭后山脚下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寺院,一位自称对唐朝玄奘法师颇有研究的、有功能的和尚和我聊起当下国内外时事,他说疫情是人类有妖魔应业而来,包括美国总统一事,凡是得不到正义伸张时,疫情就会急增,叫人不行,天来做。
  • 元朝末年,江浙一带有位与丹溪学派的创始人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不相伯仲的名医,他叫葛[ascii]干[/ascii]孙。葛[ascii]干[/ascii]孙(1305~1353年),字可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天赋异禀、气质不凡,且身材魁硕、体力超群。未满二十岁时,他就喜欢钻研击剑之术以及排兵布阵之法,甚至对“百家众技,靡不精究”,且“通阴阳、律历、星命之术”。
  • 一个北风呼呼的早晨,六叔仍打着赤膊,扛着沉重的大麻袋踅过晒谷场,进了左面护龙厨房里。大厅前红灯笼下,藤椅里的老奶奶早瞧见了,频频点着头。我蹲坐这边门槛上,看着奶奶的皤皤发丝在风里飞扬,心里兴奋地嚷着:“要过年了。”
  •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故事是“圯桥进履”。这个故事啊,涉及到二个主角,我们逐一给大家介绍一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