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大观】义士廖有方:轻财重义美名扬

作者:小穹
廖有方不想张扬自己的事,改名廖游卿,然而他的美名早已远播全国,被公认为大唐义士。示意图。(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54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唐朝有位读书人叫廖有方。元和乙未年间,他参加科举考试没被录取,打算去蜀地游玩,抵达宝鸡西界时,在一间旅店住下。

廖有方正在房内休息,忽然听见有人痛苦呻吟,他仔细听了一会儿,不觉心中忧愁。尔后,他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找到一个患病的贫寒青年。他同情地询问青年的病况和经历,青年吃力地回答道:“我刻苦求学,却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上……”一边说,一边挣扎着起来向廖有方磕头,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说起话来:“我已病入膏肓,兄台若是方便,可否将我埋葬?我这副病体残躯如今也只有拜托您了。”廖有方心中不忍,示意青年不要多言,准备去找人给青年治疗,可是没过多久,青年就过世了。

廖有方心想:绝不可辜负青年临终前的托付。于是将自己为旅途所备的鞍马贱卖给村子里的有钱人,置办了一副棺材,将青年安葬,只是很遗憾未能知晓青年的籍贯姓氏。又想到青年与自己同为参加科考的读书人,却是命运迥异,不但屡试不中,最后还独自凄凉的客死异乡,廖有方感到十分悲伤,为青年题写了一首碑文:“嗟君没世委空囊,几度劳心翰墨场。半面为君申一恸,不知何处是家乡。”

后来廖有方从西蜀回来,途经东川,到了灵龛驿。驿站的官员听说他的名字后,便将他请至家中。廖有方看到官员的妻子穿着白色丧服,一见到他就行礼,一边忍不住哭泣,看上去非常伤心。之后更是盛情周到地招待廖有方,就像是对待至亲好友一般。驿站官员请廖有方在家中住了半个月,极尽宾主之谊,就连廖有方的仆从都吃得很好。

后来廖有方从西蜀回来,途经东川,到了灵龛驿。示意图,图为清 高其佩《山水》,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廖有方不明就里,心中十分不安。临走时,官员的妻子又哭了起来,还赠送给廖有方价值千百贯的财物。官员对廖有方说:“你今年春天安葬了一个叫胡绾的秀才,正是我妻子最小的兄弟。”廖有方这才知道那位亡故的青年叫胡绾,便向官员夫妇复述了当时的情形与自己的怀念之情,然而说什么也不肯收取财物。官员夫妇则不论廖有方如何推辞,仍执意请他收下谢礼。

廖有方说:“我身为一个男子,也知道一些古往今来做人的道理。我不过是偶然安葬了一位同道中人,绝不可以接受这样贵重的赠礼。”说着便催马前行,驿站官员则策马相送,就这样又经过了一个驿站,二人仍未分别。只是廖有方始终不肯接受馈赠的财物,官员也决意不肯收回,最后二人不得不互相行礼告辞,各奔东西,而那堆贵重的财物因为谁也不肯拿,竟然就那样被弃置在野外了。

这件事传开后,乡里掌管教化的乡老将此事上报给州,州官再上奏给朝廷,文武百官知道了,都想认识廖有方,互相介绍引荐。第二年,李逢吉主持科举考试,廖有方被录取。他不想张扬自己的事,改名廖游卿,然而他的美名早已远播全国,被公认为大唐义士。那位驿站官员戴克勤,也被宰相发文书推荐提拔为当地的节度使,官升到了极高的位置。二人的义举一时传为美谈,直至后世,仍不时被人说起。

廖有方为素昧平生之人慷慨解囊,施恩不图回报,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遵循了最简单的做人的道理。戴克勤受人之恩便铭记于心,时时不忘报答,赠人财物也如君子之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至于弃财于山野的奇举,正是二人轻财重义、胸怀坦荡的写照啊。@#

参考资料:《云溪友议》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东方朔拥有许多异能,言行滑稽,在世间留下许多神迹传说。李白《玉壶吟》诗中说“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汉宫臣子把东方朔视为“狂”者。东方朔则自称隐士避世于朝廷,“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
  • 明 沈周《庐山高》
    于英感到很奇怪,知道遇见神人了,就恭敬谢恩并请教老翁的姓名,老翁笑说:吾乃三国时徐庶是也。于英听后,惊骇无比,正要跪下拜谢,老翁就消失不见了。
  • 王兰英是杨延昭的第二位妻子,因父亲为北汉名将王怀之故,也称为王怀女。她天生神力,又被金刀圣母(也有一说为骊山老母)收为徒儿,武艺高强,在当时几乎无人能敌。然而她与杨延昭又是如何结为夫妻的呢?这就得说起在当地流传千年的一段情缘故事…...
  •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为什么会被乱石砸死?7月15中元节原来并非鬼节,原来背后有个感人的故事……
  • 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一个名叫求那跋陀罗的僧人从天竺,也就是古印度来到中国传法。他有着怎样神奇的经历呢?
  • 提起白日飞升的诗人,你会想到谁呢?唐代诗人“玄真子”张志和是个中令许多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的名作《渔父歌》是归隐修仙的志向代言。他凡尘人生的高峰,停格在“白日飞升”的一幕,流传千古。
  • 众香国里来,众香国里去”,这句诗文出自北宋名家米芾之口。诗文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他坐棺举拂的故事,又为什么被后人津津乐道?
  • 千古一僧的传奇经历。生前,三位皇帝、两场战争只为抢他一个人;去世后,唐太宗为他立碑提词。他究竟有何非凡的本事?
  • 王远知在母亲胎中传出了啼哭声;有一出家人预言他将来会是位神仙。后来发生的事情,证实这个生命是带着根基继续来修行的,结果是否如出家人所言呢?
  • 王灵官为五百灵官之首,他师从“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萨天师,而他拜师的经历也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