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店亚裔老板 免费送出1万个手工口罩

乐于助人辛勤付出 干洗缝纫店如今经营陷困境

人气 158

【大纪元2021年04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霖昭美国纽约报导)在去年疫情肆虐的时期,人们几乎都感受过口罩紧缺的氛围,有人则借机哄抬口罩价格,想发一笔横财。吕率贞(Lily La)与她先生托尼·特里(Tony Trinh,以下简称Tony),这时没有为金钱所动,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制作了超过一万个口罩,免费送给身处各地、需要口罩的人们。

在布碌崙联合街(Union Street)130号,有一家叫La Cleaners & Tailor 的干洗和缝纫店。在去年很多店铺因疫情都关门的时候,她们回到店里启动缝纫机,紧锣密鼓地忙着制作口罩。店主吕率贞说,这里留下了她很多的回忆,就像是她的家。

吕率贞在纽约布碌崙的店铺La Cleaners & Tailor门口,如今依然写着:我们制作口罩,如果你需要,可进来取一个。(李霖昭/大纪元)

突增的口罩需求

58岁的吕率贞出生在越南,父母是华人。她16岁移民来美国,高中毕业后,嫁给了越南裔的Tony,后来开了这家店。“十六、十七年前,我们从约一个街口远的店面搬来这里,我们在这个社区经营了32年”,吕率贞回忆道。疫情前,和她们打交道的主要是附近社区的居民,有的甚至是30多年的老顾客。而在去年,联系他们的人来自各地,甚至远在尼日利亚,这是他们从未想过的事。

吕率贞(Lily La)向大纪元记者展示她刚刚做好的口罩。(李霖昭/大纪元)

去年3月下旬,吕率贞依照纽约州的“居家令”,暂停了店铺的经营。“我们待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州长库默说,现在需要大量的口罩,能提供任何的帮助都好,因为那时候人们在外面很难找到口罩”。她和先生说:既然我们懂得缝纫,或许我们可以告诉政府,我们能帮助缝制口罩。

Tony拨打311电话后,得到的回应是政府需要大型工厂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不需要小型的供应点。“然后我和先生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缝制口罩给自己戴”。因为需要用上缝纫机,他们回到店铺开启机器。她们最初目标是做出十个口罩,给一家五口人用,每人有两个替换。

吕率贞店里放着她制作好的口罩,最小的尺寸适合给3个月大的婴儿,这张图里就有8个不同尺寸的口罩。(李霖昭/大纪元)

当她们戴上自己制作的口罩后,经过店铺的路人就对她们表示自己也需要口罩。“于是我们就把口罩送给他们。人们口口相传,和别人说我们这里在缝制口罩,接着就有更多的人就来到我们的店,说需要口罩。”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等着她们制作的口罩,而吕率贞的店里没有很多原材料了。人们就开始带来布料、松紧带等,有些人带来自己喜欢的图案样式,有的人带来喜欢的纯棉新床单,这样吕率贞和她先生就用这些捐来的布料继续制作口罩送给大家。“我们有时晚上回家后也在赶工,有时做到凌晨一点,做好了白天又带过来。”

吕率贞和先生设计出不同尺寸的口罩版型,能符合不同脸型的人的需求。(李霖昭/大纪元)

手工制作 心意满满

吕率贞和他先生向大纪元记者演示了她们制作口罩的流程。“制作口罩经常是他裁剪,我缝制。然后我们把快完成的口罩带回家,把它们内、外侧翻转过来,第二天回到店里再加上松紧带。所以,这是一连串的活儿,我们不是单个单个地做。 工厂是用机器去裁剪,我们没有那样的机器,只能用剪刀。”

她们在厚纸片画出半边口罩的形状,然后把剪出来的厚纸片作为口罩的版型,放在布料上。Tony说,制作口罩的布料他们要先熨烫,从熨烫、裁剪到缝制完成,一个口罩平均下来花的时间大约10到12分钟。他一般裁剪是把布折叠成十层,提高一些效率。但他们的口罩是两层的,所以一个口罩就用上四块布,再加上两根松紧带,这些就是吕率贞加工过程中需要仔细缝制的材料了。

吕率贞使用的是一台Singer牌子的缝纫机,Tony说这台机器是德国生产,在美国已陪伴他们至少35年。Singer这个单词有歌唱者的意思,在店里,吕率贞在缝纫机前把布料对齐,认真地制作口罩,缝纫机运转时发出的声音犹如陪伴主人的一串歌声。口罩做好后,吕率贞微笑着把右手放在胸前,对记者说:“这些口罩出自我的心。”

这台Singer牌缝纫机陪伴了吕率贞30多年。(李霖昭/大纪元)

改进口罩尺寸 品种丰富

随着来领口罩的人建议能不能制作更贴合各自脸型的口罩,吕率贞意识到一个型号已经满足不了广大的人群需求。Tony向记者展示了七个型号的厚纸片,分别适合于10岁以下儿童、十几岁的年轻人、小脸女性、脸型大的女性、小脸男性、脸型大的男性、以及留有大胡子的男性。店里的成品款式还不只这些,Tony取出一个为3个月大的婴儿定制的迷你型口罩,还有一个对应鼻子位置尤为长的口罩,适合鼻子特别高挺的人士。

这种左右拼接的口罩模板,Tony说他不仅根据人们脸型做分类,而且对应鼻子的高度位置也经过改进。他们最初的口罩没有设计成将鼻子盖得那么严实,经过他们摸索试验,不断调整版型的形状,最后成型的效果能良好地包住鼻子,并能沿着鼻梁贴合到脸部。

Tony说,“这样口罩周围不容易有缝隙,空气就不会从侧面轻易地进去。这些布口罩戴起来不闷,也没有金属条,对鼻梁无压迫感,是舒适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戴上我们的口罩,戴一天也仿若无物,他们说感觉不到口罩的存在了。”

除了左右拼接的样式,店里还有一些像医用口罩那样的带有好几道折痕的整片式布口罩。吕率贞说,因为有人问能不能做成像医用口罩的样子,她想了想,说可以,于是就做了一批这样的样式。她制作的口罩不仅是两层,而且内外两面都可以戴在外头。她说,例如有人喜欢把白色的一面戴在外面,有的口罩她在制作时已经是内外两面都有图案花色,所以都有欣赏性。

吕率贞还制作了像医用口罩款式的有折痕的口罩,也分成不同的尺寸。(李霖昭/大纪元)

为何把口罩免费送人

吕率贞和先生养育了三个子女,他们都已长大成人。从去年疫情开始严重的时候,到几个月后市面上的口罩渐渐不那么紧缺,这个过程中,他们看到父母忙着制作口罩免费送给人们,他们不禁问父母:为什么不把口罩卖出去?尤其一开始口罩奇缺,为何不拿来卖呢?

记者也问她类似的问题,她笑着说:“我们喜欢帮助人。我觉得他们就像是我的家人。既然他们需要口罩,他们也做不了口罩,那我们就送给他们”,“我想给我们家的孩子当个道德模范,他们是年轻人,我希望他们乐意助人。”她通过身体力行,希望年轻人能明白帮助人是出自于真心,不求回报。

Tony说,给人送口罩也是希望大家都健康。“我们戴口罩,为的是让我们健康,也让他人健康,帮助遏制病毒的传播。很多人和我们说需要口罩,于是我们就送给他们,我们不想病毒扩散。”

吕率贞在脸书上发布了她们当时制作口罩的进度。去年的4月30日,他们已经制作好5千个口罩;5月9日,她在脸书上发布了他们给无家可归者收容所送了400个口罩,明天将要给教堂送100个,接下来给老人们送500个;6月1日,他们累积完成7千个口罩;7月24日,他们累积完成了1万个口罩。

吕率贞说,她和先生免费送出去的口罩已经超过了一万个,这些口罩除了一些是人们上门取,剩下的就寄往“各个地方,如尼日利亚、长岛、新泽西、加州、波士顿,人们从各地打电话来,我们就寄给他们,我们没有问他们要运费,只问对方要收件地址,就把口罩寄过去。”

吕率贞店里挂着一排排各式各样的口罩,她表示仍然愿意继续将这些口罩送给需要的人。(李霖昭/大纪元)
吕率贞在店里摆放着她孩子以前的玩具,客人进来能 感受到店里的温馨。(李霖昭/大纪元 )

店里的安静与坚持

“做了一万个口罩后,我说我要停下来了。因为人们那时已经能在外面买到口罩,价格也回落了,而刚开始是买不到口罩”,吕率贞说,现在店里这些挂起来的口罩,如果人们需要,她仍然愿意送给大家。

她的干洗店恢复营业后,生意如今只恢复到疫情前的25%到30%,这个经营状况,对支付店租都是个问题。疫情后,她需支付的店铺租金并没减少。记者在一个工作日打电话给她,她说那一整天,只来了两位顾客。周六记者到店里采访,两个小时只有两位顾客。吕率贞说,她生意最好的一天通常就在周六。而现在的周六,店里也很安静。

目前她们借助向政府申请到的疫情纾困金,支撑着她经营了32年的这家店。算一算能撑多久,吕率贞说在今年年底之前,如果干洗店的生意能恢复,就能经营下去。她们4月13日在众筹网站开通了一个页面https://gofund.me/22ef2351,希望各界的援助能帮助他们把店维持下去。

吕率贞说:“每个人都在这个疫情中挣扎,不仅是我们,大多数商家都如此。我们希望更多的店开门,更多的人去上班。更多的人出去工作,我们才有更多的需要干洗的衣服。如果人们待在家里不出门,就没有干洗的需要。希望人们生活恢复常态,例如人们结婚、参加派对,需要穿上得体的衣服、裙子,所以他们会带上这些衣服来干洗。”

这家店已像是她的家,这里留下了她许许多多的回忆。她在墙上贴着她三个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客人一进店,抬头能看见整齐排列着的一排小布偶,那都是她孩子小时候的玩具。她说,她不会和客人提起店里现在经营的困境,也不会主动告诉客人,他们在众筹网上筹集维持经营的资金。

吕率贞认为,要对未来抱有信心,困难或许很快会过去。她说:“我们希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他们(客人)永远看见我在微笑。我们就是希望,能变得越来越好起来。”

责任编辑:郑桦

相关新闻
印度男子用缝纫机刺绣 如写实画作般逼真
澳急缺手术服 业余缝纫工出手相助
澳洲疫情推高口罩需求 缝纫技能意外成热门
口罩成生活必需品 带动美国缝纫机畅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