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4月份CPI和PPI数据分化 通胀压力蔓延

人气 632

【大纪元2021年05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报导)5月11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分化:CPI同比上涨0.9%,低于预期;PPI则同比上涨6.8%,高于路透社调查预估中值的6.5%,为2017年10月以来最高。有分析人士认为,通胀态势继续分化,预计上涨压力未来还会向中下游商品继续扩散。

路透社的消息显示,大陆4月份的CPI为环比下降0.3%,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下降0.2%,PPI环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美国之音对此表示,这两项指数都是反映通货膨胀状况的重要数据。PPI反映的是批发领域的通胀变化,而CPI反映的是零售领域的价格变化。4月份的PPI显示工厂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已经出现大幅度上涨,这种通胀压力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蔓延至消费领域。

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说,在全球需求增加而供应短缺的推动下,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引发了市场对全球通胀的担忧。中国工厂面临的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将会很快通过出口商品传导到世界各国,推高全球通胀的压力。

路透社引用中海晟融经济学家张一的观点说,PPI的上涨主要是受低基数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到工业企业所致。如果PPI上涨不传导到CPI,那么宏观政策不太可能因此而出现调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不松不紧的态势。但此轮PPI上涨极有可能传导到CPI。

英大证券宏观研究员胡研宏认为,PPI同比上涨6.8%,环比上涨0.9%是显着的通胀特征。工业品价格上升从能源环节走向了中游产品,未来还会向中下游商品继续扩散,对全社会的成本造成提升,可能成为经济前进的阻力。

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邢兆鹏则表示,在2016年的上一个通货膨胀周期中,生产者价格飙升,但向CPI传导相对迟缓。不过这次,PPI走升向CPI的传导速度将更快,因为消费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拥有更高的定价权,尤其是在瘟疫仍未消除阶段。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工业品价格会逐渐回落。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仍预计,近期上游价格压力的大幅上升将是暂时的,随着政策立场收紧对建筑活动造成压力,工业金属价格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回落。”

近来,大陆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现货价格均在大幅上涨。

5月10日,大陆期货市场盘中,铁矿石、螺纹钢、热轧卷板相继涨停,铁矿石吨价破1300元人民币;焦煤期货主力合约也一度涨超7%;螺纹钢单吨超6000元人民币,《金融时报》消息,Clarksons Platou Securities在发给客户的一份简报中写道:“这些是创纪录的价格水平,超过2010年之前繁荣时期的高位。”

据统计,今年以来,大陆已有20个期货品种涨幅超过20%,其中10个品种涨幅超过30%,分别是苯乙烯、玻璃、热卷、螺纹钢、铁矿石、动力煤、原油、PVC和沪铝。

现货价格也跟着提价,据“我的钢铁网”不完全统计,5月8日,天津天钢、江苏徐钢集团等95家钢厂上调废钢采购价,涨价区间为人民币10元/吨至200元/吨。同一天,19家建筑钢材企业上调出厂价,涨价区间为人民币50元/吨至230元/吨。

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评论人士文小刚认为,上游价格上涨必将传导到下游商品厂商身上,最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极大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所以从期货价格来看,大陆未来PPI还将继续上涨。

责任编辑:李沐恩#

相关新闻
美救济计划引通胀风险?经济学家意见分歧
拜登撒1.9万亿纾困 专家警吿通胀风险升高
网文:大陆通胀正烈
通胀来临?大陆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