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燕:32年前那个纪念会 改变多少人命运

人气 433

【大纪元2021年05月09日讯】年年五四,今又五四!蓦然惊觉,距今32年、1989年4月底5月初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纪念会”,改变了包括我在内的多名与会者的命运,其中不少人已不在世,这促使我要记录这个会议,那怕只是浮光掠影。

关于那次旧金山的纪念会,我穷九牛二虎之力,在网上只能搜索到唯一一篇文章—时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研讨小组办公室研究员吴国光撰写的《智慧、风骨、理想―追忆三位尊敬的前辈》,说的是戈扬、王若水和刘宾雁;文中还提到我本人“曾慧燕作为记者的敬业……”。

除了该文,我再也找不到关于这个会议的任何纪录,使我觉得责无旁贷要写点什么,何况我还保留了不少珍贵照片。

这个纪念会的主办方,是柏克莱加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夏伟(Orville Shell,),他后来出任亚洲协会(纽约)中美关系中心主任,在美国对华决策方面,是一位举足轻重人物。

就在那一年,夏伟及其华裔妻子刘白方,圆满成功举办了“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纪念会”,与会者均为海峡两岸知名学者一时之选,可谓群贤毕至,精英云集。包括来自中国、时任北京《新观察》杂志主编戈扬(1916年1月12日~2009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若水(1926年10月25日~2002年1月9日)、《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宾雁(1925年2月7日~2005年12月4日)、历史学者梁从诫(1932年8月4日~2010年10月28日,被誉为“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子)、《诗刊》副主编邵燕祥(1933年6月10日~2020年8月1日)、剧作家吴祖光(1917年4月21日~2003年4月9日)、电影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吴天明(1939年10月19日-2014年3月4日)等;台湾方面的与会者,则有历史学家、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柏杨(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上述这串长长的名字,如今都已驾鹤西去,令人感叹逝者如斯夫!

目前尚健在的,则有曾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现任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政治系教授的吴国光、政治学者、中共已故总书记胡耀邦前智囊阮铭(后移居台湾,曾任台湾总统陈水扁国策顾问)、电影导演陈凯歌、洪晃夫妇(后离异)、诗人北岛以及中国留美学者徐邦泰等;美国方面的与会者,有中国问题研究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黎安友;哈佛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杜维明及电影制作人韩倞(Carma Hinton) 等。

吴国光那时刚到美国两个月,正在科罗拉多州的Boulder进修英文,为秋季到哈佛大学参加尼曼学者项目做准备。由于刘宾雁是前一年的尼曼学者,推荐吴国光前往旧金山与会。

据吴国光回忆,“4月27日,大家都为《人民日报》‘四二六’社论那杀气腾腾的腔调所震惊和焦急。当天傍晚,刘宾雁拨通了北京方励之教授家中的电话。”

吴国光等围聚电话机旁,听到方励之说今天北京大游行(即著名的‘四二七’大游行)。它表明,学生与民众,没有被邓小平定性的“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调子吓倒,“要求政治改革和民主自由的呼声还在持续高涨”。他们对北京的局势当时还相当乐观。

夏伟夫妇在旧金山北郊Bolinas有一农庄,会议期间邀请戈扬、刘宾雁、王若水、邵燕祥及吴国光等人前往作客,他们欣然前往。没想到,后来形势急转直下,王若水、刘宾雁、戈扬等,因“六四事件”被迫滞留美国,天涯有家归不得,先后客死异邦。

对本人来说,那次得以风云际会参加五四纪念会,是由于当时我正在旧金山湾区奥克兰语言学校进修英文,奉香港《九十年代》月刊总编辑李怡之命,到会场专访吴天明和吴祖光。两篇文章发表后,获当时台湾联合报美加新闻中心主任张作锦大加赞赏,力邀我前往纽约工作,但我当时一心想返香港,最初谢绝其好意。

可是,命运弄人。“六四”事件不但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改变我的人生轨迹。当北京的枪声响起,耳闻目睹“六四”血腥屠杀的镜头,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作崇,我终于留在美国。

32年,只是历史长河一瞬间,但对一个人来说,却是很长一段时间,从五四到六四,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仍有人逆历史潮流而行。1989年震惊中外的“六四事件”,是那一代人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热血仍在沸腾,激情仍在燃烧,我们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纪念五四100年 中共陷入无可救药的悖论
吴侃:五四到底是什么
五四百年 中共高谈“爱国爱党”背后的尴尬
关乐:跟党走入坟丘——中共“五四”百年祭感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