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郑州水灾是“神在为我们显现末世”

整理:千百度

人气 1437

【大纪元2021年08月25日讯】7•20郑州水灾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造成这起惨祸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次的灾害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本文便是一位郑州当地诗人与一位四川诗人围绕着这些问题的对话。

四川诗人:你作为一个郑州人,一个诗人,你在这次郑州大水中的经历,遭遇,见闻,以及你家人亲朋的。

郑州诗人:7•20这天,上午我在开项目咨询会,下午2点左右就赶去公司了,因为下午还有同一个项目的方案评议会,至2:30,约好的设计师没来,因为雨太大,就把方案发过来了。评议中窗外的雨愈发大了,与我一起从上午的会上赶过来的公司行政总监急匆匆从办公室里间出来,神色有些紧张,说要赶紧去接孩子。我自知没法说服她,就放她到了雨中。

我们继续开会,一文员间隙中不断低头看手机,眼圈还有红的意思。这时候我就看到我的手机屏幕上也出现了地铁5号线沙口路至海滩寺站地铁隧道倒下一片年轻女性的视频,这时候可能5点左右,我赶紧给我们那位行政总监打电话,她不幸也在这条线路上,只是到省人民医院站被疏散出来了,本来她就身体不好,已经感到了胸闷气喘,也许只是几分钟,她提前出站,保了一命。她说正趟着齐腰深的水去附近朋友家避难。到了晚上,我又给她朋友打电话核实情况,得知她已安全抵达方放下心来。当晚我决定所有在场人员一律就地避险,不出门不打车不乘地铁,利用公司高低床、行军床以及沙发将就睡觉。

那天下午的郑州人,不是在地铁里、私家车里闷着、淹着,在隧道里经历着生死,就是在满大街的洪水里漂着,当然也有幸运儿,就是打死不出门,就在楼上听风看雨拍视频,留下一大堆洪水资料。

四川诗人:那个时候的郑州,生死就在一念之间。整个郑州,就只有那个点,生死抉择的那个点。所有的人,世界万物好像都屏住呼吸,在看着那个点。我认为这是神在为我们显现末世。这些年的各种灾难,每一场都可以说是对人类的振聋发聩的警醒。可是,人类聋了,也瞎了。

郑州诗人:洪水用最原始的手段颠覆了我们自以为最先进的人类技术体系以及城市治理体系。1949年以来政府对于大江大河防洪还是有周密体系的,比如黄河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水调沙蓄清排浑”,甚至提出“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但具体到城市,怎样做好洪水管理,城市群体怎样与河流、洪水共处,未见成功方案,所以积重难返。加上城市管理者渎职不作为,要搞就是面子、影子甚至骗子工程,所以不出问题才怪。

四川诗人:是的。这些工程的初衷的落点,某种程度上往往就不在所谓民生和社会发展进步上面。在面子政绩,以及,都懂的上面。所以,灾难不是偶然的。

郑州诗人:最惨重的二大教训:1. 地铁只须提前一个小时停运营;2. 京广隧道只须提前一小时实施关闭。就妥妥滴不会酿成大祸。 没有如果,现实如此。赶上就玩完。

四川诗人:这是最痛心,最不能容忍的。这个环境就是这样,基本逻辑,基本常态。而且,作恶,不作为,没有成本。所以还会前赴后继。

郑州诗人:郑州今年造成惨重伤亡,直觉还和没有预案有关,比如降雨量达到多少必须命令专业队伍赶赴一线巡逻巡检、防洪抢险、堵涌堵漏,又达到多少必须动用紧急公众通知系统(如户外高音喇叭或手机紧急系统),命令休工休学休业,又达到多少必须停运公共交通、关闭交通隧道和地铁出入站口闸门等等,这些必须的政府职能在关键时刻貌似停摆了,没有发挥作用。逝者已矣,警钟长鸣。其实所有人,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不是郑州人、诗人抑或水利专家,都有理由和权利问一句:究竟原因何在呢?

四川诗人:这些年我们引以为傲的城市发展,我们以强拆为代价,以破坏环境,没有节制的掏空资源为代价,换来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和全世界最好的城市比,也不逊色。正如你说的,城市是我们的诺亚方舟,我们千辛万苦的奋斗,就是为了进城,做一个城市人,享受城市优越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乡下的往县城奔,县城的往地级市奔,地级市的往省城奔,省城的往首都奔。这些年人们一直按着人往高处走的规律,有序的循环着。但到头来,我们发现,城市并不是我们安全的归宿。我们奋斗半辈子的归宿,因一场洪水就土崩瓦解。人人都可能是下一个郑州人,每个城市都可能是下一个郑州。

郑州诗人:我说过城市貌似上帝启示人类建造的一个诺亚方舟,它能满足人类的所有欲望,珠光宝气,声色犬马,保守与进步,传承与创新,庄严与无耻,拯救与逍遥,没有什么不能在这里发生的。唯一想不到的是地震可以把它抹平,瘟疫可以成为主宰,然后,洪水,这个人类最早的搭档,也可以用最原始或曰野蛮的方式登堂入室,向智慧城市、智慧隧道,甚至向世界上最大的医院叫板。这个医院就是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来是独立的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后来合并到郑州大学,发展成了世界上收治病患最多的超大医院。可是它的遭遇也最典型,洪水汹涌而来时,一下子灌满遍布供水、供电以及大量贵重医疗检测化验设施的地下室,并向一楼迅速蔓延,迫使这个名列世界之最的巨型医院紧急向东区分院转移。尽管没有发布,可是后来还是听说地下室发现了两三位溺亡的保安人员。

这就是人类的命运,也是城市和文明的不可知的旅程,灾难可能真的来自天灾,也很有可能完全是人祸,或者天灾人祸一半一半。当诺亚方舟也危机四伏时,举目四顾,哪里去寻找人类无忧的家园呢?

四川诗人:一直以来,我们面对灾难的时候,置身渡外的人总是心怀庆幸侥幸。温州高铁事件的时候,啊,幸好我没有在那列高铁上。汶川地震的时候,啊,幸好我不是汶川人。武汉封城的时候,啊,幸好我不是武汉人。所以这次的郑州大水,就有点像是个寓言了。因为那一天,那一刻,那些突如其来的大水,并不只是冲着郑州人来的。那个近五公里的隧道里,除了郑州人,可能还有比如北京、上海,成都,东北到郑州来出差或走亲访友旅游的人,他们可能驾驶着其中一辆私家车。可能坐在某一辆出租车上面,也可能就坐在那辆蒙着黑布拖出来的公交车上……还有地铁上。郑州大水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幸免,只是时间问题。

郑州诗人:你说得对,和大自然的力量比起来,人的生存环境是很脆弱的。在大灾难面前,没有谁能够真正幸免。洪水只是用最原始的方法就把人类的“智慧城市”“云城市”“智慧隧道”打得落花流水,也就三天时间。当然这里面肯定也会有渎职、不作为、指挥失误甚至“影子工程”需要问责、追责,但从本质上,人类企图借助科学技术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企图因一时一地得手而一劳永逸高居于大自然之上的想法和努力,事实证明是彻底虚妄、不智和不堪一击的。对于造物的敬畏,对于自然的顺应,对于天地万物乃至所有生命的珍惜与悲悯,不仅是古老的道德训诫,更是新科技条件下必须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不仅对于过去是必须、对于现在是必须、而且对于未来的人类也都是必须的!

四川诗人:我拟用“我们终将无家可归”作为这次访谈的总标题。这似乎有点悲观,但谁又敢说,这不是我们的宿命呢?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新闻看点】河南报302人遇难?为何资料不公开
追责郑州水灾 外界猜楼阳生和徐立毅遭停职
【方菲访谈】专访王维洛:海绵城市是伪命题(2)
古啸:不让数据说话?中共严防数字灰犀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